本草纲目五色蔬果对症速查全书+中国地道食材速查图鉴+本草纲目中药蔬果养生速查全书(全三册)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本草纲目五色蔬果对症速查全书+中国地道食材速查图鉴+本草纲目中药蔬果养生速查全书(全三册)精美图片
》本草纲目五色蔬果对症速查全书+中国地道食材速查图鉴+本草纲目中药蔬果养生速查全书(全三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本草纲目五色蔬果对症速查全书+中国地道食材速查图鉴+本草纲目中药蔬果养生速查全书(全三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132549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
  • 页数:208
  • 价格:54.0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8 23:58:11

寄语:

集养生、保健、美食于一体的家庭保健速查书,药膳食疗师、北京中医医院主任药师联袂打造,为全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内容简介:

蔬果食疗是一种天然、经济、方便的祛病养生方法。本书是源自《本草纲目》的蔬果食疗养生法。本书囊括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80余种蔬果,并根据蔬果颜色的不同,分为红色蔬果、绿色蔬果、黄色蔬果、白色蔬果蔬果等,详细介绍了每种蔬果的营养成分,蔬果的根茎、叶、花、种子、果皮、根皮等各部位的药用价值,以及蔬果各部位在药膳中的应用,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阅读。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挑选方法”“储藏建议”及“中医养生方”等内容,助益您吃对吃好,从内到外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民以食为天,膳食和营养与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疾病、衰老、死亡都有密切的关系,而食物是生物为生存和生活必须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本书将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种食物进行分类介绍,分为五谷杂粮、蛋奶、蔬菜、水果、坚果、肉类、水产、调料八大类,每种食物的介绍均包括食物解谜、营养介绍、健康功效、饮食秘诀及营养价值。书中添加了中国菜肴的美食趣闻,集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另外,书中还添加了厨房小窍门、饮食宜忌等板块,指导读者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对食材有更快捷、更全面的了解。

中医强调利用“药食同源”原理,达到延年益寿、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也就是利用天然的植物,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符合现代人所倡导的“纯天然”养生之道。本书以《本草纲目》为底本,精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药蔬果,并补充了中药蔬果的释名、性味、功效、现代营养知识和挑选方法。同时,每种中药蔬果都附上精美的手绘插图,以牵线的方式图解草药各部位的性味和主治。精选出了70多种常见的药膳,适合想以温和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现代人。


书籍目录:

阅读导航 10

洞悉食物的四性 12

探究食物的五味 13

蔬菜的食用宜忌 14

水果的食用宜忌 15

养生保健特别推荐蔬果 16

章 红色蔬果:补血养心·抗肿防癌

红枣 补脾益气·补血安神 / 24

草莓 润肤美颜·润肠通便 / 26

山楂 健胃消食·活血化瘀 / 28

杨梅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 30

桃子 补血养颜·活血祛瘀 / 32

葡萄柚 行气止痛·美容养颜 / 34

西瓜 清热消暑·解渴利尿 / 36

柿子 清热润燥·生津润肠 / 38

樱桃 补血养颜·健脾和胃 / 40

荔枝 健脾生津·理气止痛 / 42

石榴 生津止渴·收敛固涩 / 44

番茄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 46

红薯 补脾益气·清肠通便 / 48

胡萝卜 养肝明目·利膈宽肠 / 50

辣椒 散寒止痛·开胃消食 / 52

火龙果 瘦身美肤·清肺退火 / 54

第二章 绿色蔬果:疏肝强肝·润肠排毒

猕猴桃 生津润燥·清热通淋 / 58

橄榄 清肺利咽·生津止渴 / 60

梅子 利咽生津·涩肠止泻 / 62

香瓜 消肿利尿·润燥解渴 / 64

香菜 健胃理气·发汗透疹 / 66

香椿 健脾益胃·涩肠止血 / 68

瓠瓜 清热润肺·利水通淋 / 70

苦瓜 清热解暑·清心明目 / 72

黄瓜 清热利水·解毒消炎 / 74

丝瓜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 76

白菜 益胃生津·通利肠胃 / 78

青椒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 / 80

苋菜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 82

蕨菜 清热滑肠·降气化痰 / 84

芸薹 凉血散血·解毒消肿 / 86

韭菜 补肾助阳·温中开胃 / 88

菠菜 补血止血·滋阴平肝 / 90

芹菜 清热利湿·平肝降压 / 92

空心菜 清热凉血·利尿除湿 / 94

第三章 黄色蔬果:养胃益脾·延缓衰老

枇杷 润肺止咳·和胃降逆 / 98

哈密瓜 清热利尿·消暑解渴 / 100

菠萝 清暑解渴·消食止泻 / 102

柚子 理气化痰·清热解毒 / 104

阳桃 清热生津·利尿解毒 / 106

榴梿 壮阳补肾·增强体质 / 108

柳橙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 110

橘子 宽中下气·消积化痰 / 112

杏 润肺定喘·生津止渴 / 114

龙眼 养血安神·补益心脾 / 116

金橘 解郁和脾·化痰止咳 / 118

芒果 益胃生津·化痰止咳 / 120

柠檬 消暑消食·祛痰降脂 / 122

木瓜 消食驱虫·健脾益胃 / 124

百香果 生津止渴·清热润燥 / 126

南瓜 补中益气·解毒驱虫 / 128

金针菜 镇静安神·清热凉血 / 130

姜 温胃止呕·发汗解表 / 132

第四章 白色蔬果:滋阴润肺·强健体魄

梨 润肺清心·消痰止咳 / 136

苹果 生津止渴·排毒通便 / 138

椰子 解热消渴·利尿消肿 / 140

香蕉 清热化痰·滑肠通便 / 142

无花果 清热降火·生津止渴 / 144

荸荠 清热生津·凉血解毒 / 146

银杏 定咳平喘·养心益肾 / 148

莲子 养心安神·益肾固精 / 150

核桃 健脑安神·补肾益气 / 152

栗子 补肾健脾·强筋健骨 / 154

莲藕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 156

白萝卜 下气宽中·消食化滞 / 158

百合 养心安神·润肺止咳 / 160

冬瓜 除烦止渴·利水消肿 / 162

芋头 消肿止痛·解毒散结 / 164

菜花 增强免疫·补脾和胃 / 166

山药 健脾益胃·滋肾益精 / 168

银耳 生津润肺·滋补强壮 / 170

竹笋 清热化痰·润肠除烦 / 172

茭白 清热除烦·止渴通乳 / 174

洋葱 发散风寒·温中通阳 / 176

甘蔗 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 178

口蘑 补脾益气·化痰解毒 / 180

马铃薯 清热解毒·益气健脾 / 182

大蒜 解毒杀菌·行滞暖胃 / 184

第五章 黑色蔬果:补肾养颜·延年益寿

葡萄 强筋壮骨·补气养血 / 188

桑葚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 190

山竹 清凉解热·健脾益气 / 192

茄子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 194

李子 清肝去热·润肠利水 / 196

紫甘蓝 养胃益脾·缓急止痛 / 198

香菇 健脾开胃·扶正补虚 / 200

菱角 补脾益气·利水解毒 / 202

黑木耳 凉血止血·补血活血 / 204

罗汉果 润肠通便·清热利咽 / 206

章 中华饮食文化

10 中华美食溯源

11 中国地方食材风物志

12 文化食旅——神州名食名点

14 遍尝各方佳味——八大菜系

16 撷粹漫品——民族饮食

18 中国人的膳食指南——膳食宝塔

第二章 谷物和米面制品

20 大米

22 小麦

24 玉米

26 黄豆

29 糯米

30 糙米

31 黑米

32 高粱

33 黄米

34 赤小豆

35 小米

36 饭豇豆

37 豌豆

38 绿豆

39 芸豆

40 蚕豆

41 黑豆

42 荞麦

43 烘烤面

44 炸烙面

46 拌煮面

48 包馅面

50 蒸制面

第三章 蛋和乳制品

52 鸡蛋

54 鹅蛋

55 鸭蛋

56 鹌鹑蛋

57 皮蛋

58 牛奶

60 酸奶

第四章 蔬菜

62 番茄

64 苦瓜

66 萝卜

68 海带

70 茄子

71 南瓜

72 青椒

73 冬瓜

74 丝瓜

75 黄瓜

76 荸荠

77 芋头

78 芦笋

79 藕

80 红薯

81 马铃薯

82 芥菜

83 洋葱

84 油菜

85 莜麦菜

86 甘蓝

87 生菜

88 芹菜

89 空心菜

90 菠菜

91 白菜

92 黄花菜

93 蒜薹

94 菜花

95 香菜

96 金针菇

97 竹荪

98 紫菜

99 木耳

100 银耳

101 平菇

102 茶树菇

103 猴头菇

104 香菇

第五章 水果

106 葡萄

108 苹果

110 橙子

112 梨

114 橘子

116 桃

118 哈密瓜

119 大枣

120 杏

121 李子

122 草莓

123 樱桃

124 木瓜

125 柠檬

126 芒果

127 阳桃

128 菠萝

129 柿子

130 山竹

131 柚子

132 荔枝

133 橄榄

134 火龙果

135 桑葚

136 猕猴桃

137 西瓜

138 山楂

139 香蕉

140 龙眼

第六章 坚果

142 核桃

144 杏仁

145 板栗

146 开心果

147 葵花子

148 松子

149 花生

150 榛子

151 腰果

152 南瓜子

第七章 肉

154 牛肉

156 鸡肉

158 猪肉

161 鸭肉

162 羊肉

163 鹅肉

164 兔肉

165 鸽肉

166 驴肉

第八章 鱼虾蟹贝

168 虾

172 螃蟹

174 鲤鱼

176 鲫鱼

177 草鱼

178 带鱼

179 黄鱼

180 鲢鱼

181 鳙鱼

182 鳝鱼

183 鲈鱼

184 鲳鱼

185 螺

186 扇贝

187 蛤蜊

188 鱿鱼

第九章 调味品

190 葱

191 生姜

192 辣椒

193 蒜

194 盐

194 糖

195 醋

195 酱油

196 味精

196 胡椒

197 花椒

197 肉桂

198 八角

198 孜然

198 茴香

199 芥末

199 豆豉

199 丁香

200 附录 中华经典美食名录

章 中药知识入门

14 中药的气味阴阳

16 中药的五味

18 中药组方原则

20 药方的组成变化

22 中药的鉴别

24 中药的煎煮及服用

第二章 调养五脏

28 甘草 补益五脏·调理气血

30 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32 肉豆蔻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

34 芍药 通利血脉·柔肝敛阴

36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38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止汗

40 茉莉 理气和中·开郁辟秽

42 麦门冬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44 藿香 开胃止吐·增进食欲

46 菊花 调理肺肾·益肝补阴

48 知母 清心除热·生津润燥

50 桑 清肺润燥·补肝养肾

52 芭蕉 清热消肿·润肠通便

54 小麦 养心益肾·除热止汗

56 薏苡仁 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58 大豆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

60 葱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62 大蒜 温中健脾·解毒杀虫

64 黄瓜 清热利水·生津止渴

66 板栗 健脾补肾·强筋健骨

68 梨 化痰止咳·润肺清心

70 橄榄 利咽消肿·清肺解毒

72 槟榔 杀虫破积·行气利水

74 椰子 补脾益肾·消暑解渴

76 胡椒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

第三章 调养五官

80 决明子 润肠通便·清肝明目

82 艾 温中祛湿·止血安胎

84 人参 安定精神·宁身益智

86 益母草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88 黄精 补肾益精·强筋健骨

90 牛蒡 疏风散热·宣肺祛痰

第四章 润肠利尿

94 淫羊藿 温肾壮阳·补益精气

96 肉苁蓉 润肠通便·延年益寿

98 紫苏 润肺宽肠·利大小便

100 车前草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102 泽泻 消肿除湿·通利小便

104 豌豆 清凉解暑·利尿止泻

106 海带 化痰软坚·利水消肿

108 芝麻 滋润肌肤·润肠解毒

110 苜蓿 利尿祛湿·通利肠道

112 灯芯草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114 桃 润肠通便·活血化瘀

116 菠菜 补血止血·润肠通便

118 石榴 杀虫止泻·收涩止血

120 香瓜 清热消暑·除烦止渴

122 葡萄 补气益血·滋阴生津

124 菱角 健脾益气·可解酒毒

第五章 活血通经

128 当归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

130 牛膝 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132 番红花 活血化瘀·解郁安神

134 王不留行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136 马鞭草 活血通经·利水消肿

138 丝瓜 清热除烦·通经活络

140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142 慈姑 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第六章 解毒止痛

146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48 紫草 解毒透疹·活血凉血

150 茄子 散瘀凉血·解毒消肿

152 秦艽 祛风除湿·清热止痛

154 细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156 杏 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158 薄荷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160 蒲公英 化解热毒·散结消痈

162 地榆 解毒敛疮·凉血止血

第七章 止咳化痰

166 贝母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168 黄芩 清热燥湿·治火解毒

170 远志 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172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174 柴胡 疏肝解郁·解热透邪

176 生姜 温中止呕·发散风寒

第八章 益气补虚

180 黄芪 健脾益气·益卫固表

182 大枣 补益气血·补脾养心

184 沙参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186 荸荠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188 地黄 清热生津·生精补血

190 荔枝 行气止痛·益肝补脾

附录一 中药蔬果索引 / 192

附录二 中药蔬果养生食谱 / 195

 


作者介绍:

孙平,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病房及中医皮肤科的一线临床工作。诊治大量患者,广受患者好评。

于雅婷,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领导研发创新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多次荣获国内大奖。

 

吴剑坤

中医治未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药师、执业药师、高级健康管理师。主编《中草药图鉴》等多部中医药科普论著。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杨梅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杨梅属于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为圣生梅、白蒂梅,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和南方各地。杨梅核果球形,有小疣状突起,熟时深红、紫红,味甘、酸,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营养成分(每100克杨梅)

脂肪 0.2克

碳水化合物 6.7克

膳食纤维 1克

烟酸 0.3毫克

维生素C 9毫克

维生素E 0.81毫克

胡萝卜素 0.04毫克

别名

龙睛、朱红、水杨梅、白蒂梅、树梅。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果实

味甘、酸, 性温;入肺、胃经。

药用部分

果实、树皮、叶、根。

药用功效

果实:用于烦渴、呕吐、呃逆、食欲不振、食积腹痛、饮酒过度、腹泻、头痛、心悸、胃痛、咽喉炎、口腔炎、跌打损伤、骨折、烦闷、烫伤。

用量用法:12~30克,水煎服。

外用:煎水熏洗。

树皮:治脘腹疼痛、胁痛、牙痛、疝气、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痔血、崩漏、痄腮、外伤出血、胃痛、火烫伤、湿疹、感冒、泄泻、疥癣、恶疮、蛇咬伤。

用量用法:9~15克,水煎服,或浸酒服。

外用:煎水熏洗,研末调敷或吹鼻。

叶:治皮肤湿疹。

外用:煎水洗。

根:用于胃痛、疝气、吐血、呕吐。

用量用法:6~9克,水煎服。

医生提示

多食杨梅,伤胃损齿。血热火旺者勿食。脾胃虚寒者少食。糖尿病患者忌食。

挑选及储藏建议

挑选时要选择大红色的,个头饱满的,外面的刺为圆刺的,这样的果子味道很甜。除了直接观察外,还可以闻一下气味,闻着有淡淡清香的果子较好,没有气味的说明尚未成熟,有一股淡淡酒味的说明存放不当或存放时间太长了。

杨梅的保鲜期比较短,不宜室温下保存,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一般可保存1~3日。此外,杨梅保存中关键的一点是不要清洗杨梅,清洗后的杨梅保存时间会大打折扣,很快就会发酵。所以,为了延长杨梅的保存时间,好吃的时候再进行清洗。

中医养生方

腹痛、吐泻

【材料】杨梅15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杨梅洗净,沥干水后置白酒中,浸泡2日,每次服1小杯。

便溏

【材料】干杨梅30克。

【做法】干杨梅炒炭存性,研成细末,每次5克,以米汤送下。

脚气

【材料】杨梅果核适量。

【做法】将杨梅果核煅炭,研碎后涂敷患处。

呕吐

【材料】鲜杨梅根75克。

【做法】鲜杨梅根洗净,加适量水煎服。

腹泻

【材料】杨梅15克。

【做法】杨梅洗净,以水煎服。

皮肤湿疹

【材料】杨梅叶适量。

【做法】煎水,外洗患处。

小便灼痛

【材料】鲜杨梅60克,冷开水1杯。

【做法】将鲜杨梅洗净,捣烂,加冷开水调匀,过滤饮汁,每日2~3次。

中暑所致腹痛

【材料】鲜杨梅180 克,米酒适量。

【做法】将鲜杨梅洗净后沥干水,放入瓮中,加米酒至淹没杨梅为度,浸泡5 日,每次服半杯。

食疗小常识

白酒: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助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痉挛急痛、胸痹、心腹冷痛。

米酒:行气活血,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防治产后宫寒腹痛。

蔬果小厨房

杨梅酒

材料:鲜杨梅500克,白糖80克。

做法:

先将杨梅洗净,沥干水后与白糖一同捣烂装入瓷罐中,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7 ~ 10日自然发酵成酒;再用纱布绞汁,即成浓度为12°的杨梅露酒;倒入锅内煮沸,待冷却后装瓶,密封保存,越久越佳。夏季饮用,清热、生津、祛暑。

撷粹漫品——民族饮食

回族

回族日常饮食以面粉、大米为主,辅以玉米、豌豆等杂粮,喜食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及鱼类,回族人爱吃蔬菜,但忌食猪肉。

回族常采用煎、炒、烩、炸、爆、烤等烹调技法,做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面食是回族人们的传统主食,拉面、馓子、长面、麻食、油茶、馄饨等都是回族人们待客的佳品。

维吾尔族

一种用白面或玉米面在特别的火坑中烤制而成的形似面饼,被称为“馕”的食品是维吾尔族人的家常主食之一。在新疆,家家户户都修有烤制馕专用的馕坑。

烤羊肉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食品,风靡全国。手抓饭、拉面也是维吾尔族人喜爱的食品。

藏族

藏族人们以糌粑为主食,食用糌粑时,要和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肉、羊肉为主,猪肉次之。

香寨是藏族食用米饭时的菜肴,色、香、味俱全,芳香可口。制作时,先将马铃薯煮成八分熟,滤干,去皮,切成小块,待用。把羊肉剁成块,用适量酥油烹炒后,放入锅内加水焖煮,后加入八分熟的马铃薯块,再放油咖喱、盐、生姜、茴香、丁香、胡椒、藏蔻等调料,搅拌煮熟后即成。吃时可撒上葱泥。

满族

满汉全席是我国著名的、规模的古典筵席。兴起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著名的中华大宴,又有“满汉燕翅烧烤全席”之称。菜式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满族人喜爱黏食,喜食蜂蜜、小肉饭等,这种习俗也是满族人在长期从事狩猎、采集、饲养、农种、养蜂等经济生产的影响下,通过祭祀活动的祭品而被认定下来的。

中药的气味阴阳

气味阴阳,是指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四气中的热、温属阳;寒、凉属阴。五味中的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升、浮属阳;沉、降属阴。《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阳气积聚在上为天,阴气积聚在下为地。阳性刚强而躁动,阴性柔和而安静;阳主孕育,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化生清

气,阴凝聚成形。饮食五味滋养了形体,形体又依赖于元气的充养。

五味之气生成阴精,阴精又靠气化生成。五味太过会损伤形体,元气太过则耗损阴精。阴精能化生人体的元气,饮食五味太过又耗伤人体的元气。阴性沉下,故味出于下窍;阳性升浮,故气出于上窍。清阳之气循行于肌肤腠理,浊阴之气向内归藏于五脏;清阳之气充实四肢肌肉,浊阴之气内走于六腑。味属阴,味厚者为纯阴,而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厚者为纯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者能泻下,味薄者则通利;气薄者能宣泄,气厚者则助阳。五味中,辛、甘味发散为阳,酸、苦味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润或燥,或软或坚,须根据各自功效而使用,从而调节机体平衡。

李杲说:味薄的能通利,像酸、苦、咸、平这些;味厚的能下泻,像咸、苦、酸、寒这些。气厚的能发热,像辛、甘、温、热这些;气薄的能渗泻,像甘、淡、平、凉这些。渗指微出汗,泻指通利小便。又说: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还有升、降、沉、浮的区别,以及厚、薄、阴、阳之间的不同。一种药物之内,气味兼有,理性具存。或气相同而味不同,或味相同而气有异。气像天,温热的为天之阳,寒凉的为天之阴;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的规律与之对应。味像地,辛、甘、淡的为地之阳,酸、苦、咸的为地之阴;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与之呼应。气味薄的,轻清上升而形成天象,因为它源于天而亲上。气味厚的,重浊下沉而形成地貌,因为它源于地而亲下。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80余种蔬果对症食疗,300余张精美图片,500余个中医养生方,内容翔实。

2.现代医学 传统食疗,轻松呵护全家安康。

3.高清美图,文字通俗,赏心悦目。

4.食用方法、饮食宜忌,吃对吃好护健康。

 

勘校精细,质量可靠。主任医师、药膳食疗师严格把关,内容可靠有保障。

内容丰富,角度多样。涵盖谷物、蛋奶类、蔬菜、水果、坚果、肉类、海鲜、调味料等多种食材,分别介绍其食用方法、选购技巧、食用价值等,丰富实用。

牵线图解,清晰直观。精选食材高清大图,用牵线的方式解读其性味、功效、产地等内容,清晰直观,一看就懂。

图文并茂,简明易懂。选取《本草纲目》中常见的中药、蔬果,精心绘制植物图谱,用牵线图解的方式解读其性味、不同部位的功效等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专业勘校,准确放心。药膳食疗师、北京中医医院主任药师严格把控质量,内容准确,放心实用。

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内容包括古代医家名论、药理延伸、现代应用、成品选鉴、药膳、附方等,调理身体、时令进补、增强免疫力,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自己所需的中药和蔬果。


前言

五色蔬果安五脏,益寿延年身安康

医学大家李时珍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饮食就是人体健康之根本。如今,物质丰富,饮食多样,很多人在食物选择上却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荤素配比不合理;二是为了追求口感、满足食欲,长期大量食用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如高油脂的动物制品、麻辣香料、过甜的糕点、过咸的卤味等;三是减少了对天然蔬果的摄取量,长期摄取蔬果不足,人体就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导致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常见病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重对新鲜蔬果的摄取,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发育中的青少年、年老体衰者等,更需要新鲜蔬果提供的各类营养素。所谓健康从饮食中来,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讲,“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聪慧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医疗保健理论,其中就有“药食同源”理论—食物也是药物,能够防治疾病。为了合理进膳以达健康养生的目的,科学膳食的原则应保证一天至少摄取5 份(每份100 克)蔬果:蔬菜3 份,水果2 份,其中包含1 份深绿色或深黄绿色的蔬菜。

蔬果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等,尤其含有钾、钙、镁、铁、锌、硒、维生素C、B 族维生素、维生素E 等有益成分。另外,一些蔬果中某些特殊的营养成分还会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对人体的侵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蔬果,我们特别邀请知名营养学家编著了这本《图解本草纲目五色蔬果对症速查全书》,全书将蔬果按红、绿、黄、白、黑(黑色包括蓝色、紫色)五色划分,对应人体五脏。

不同颜色的蔬果有不同的食用功效,那么,如何正确食用蔬果?每种蔬果到底有何种药用价值?有何饮食宜忌?有哪些对症食疗方?有何美味吃法?我们在本书中为大家一一揭晓。

本书具有五大特点:

内容丰富、翔实:全书对近百种蔬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品种全面,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蔬菜,内容丰富、翔实。

严谨细致:由知名专家编著审定,内容科学细致,通过蔬果各组成部分的功效展示,全面发掘蔬果的养生功效,如很多蔬果除果实外,其种子、茎叶、花,甚至树根、树皮都十分有益人体健康。

常见宜忌解读:呈现每种蔬果的适宜人群和食用禁忌,让您了解在食用蔬果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让您吃得健康,更吃得安心。

营养要素分析:配有营养成分表,展示了每种蔬果的重要营养素含量。通过列表的形式,让您对其营养值一目了然,便于您选择。

大量养生偏方:全书为大家展示了大量养生食疗偏方,并与传统中医的养生之道紧密结合。解读细致,做法详细,让您在家就能轻松养生。

五色蔬果呵护健康,希望本书能给您的日常饮食以更多的有益启示,助您吃对、吃好,由内而外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中华饮食,流光溢彩

中华美食是食材、食艺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完美结合,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已形成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鲁、川、粤、闽、苏、浙、湘、徽流派。中国烹饪历史悠久,地方菜在长期的积累与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典型特色的代表派系。八大菜系的起源和发展往往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地方物产、历史人文等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物都来自自然界所提供的天然资源,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饮食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极大的重要性。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物质。

谷物、水果、蔬菜、肉类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味道,而且不同颜色和味道的食物还有不同的功效。传统中医有五行学说,有脏腑理论,同时根据颜色和味道把食物也划分为5类,因此产生了“五色入五脏”和“五味入五脏”的理论。

谷类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主食,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谷类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其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谷类食物是含糖类多的食物,因此成为人体热量主要的来源。谷类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脂肪含量较少。谷类中所含的淀粉结构简单,能够被人体快速分解,因此可在短时间内为身体提供大量热量,并且淀粉被分解后会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直接被排出体外,因此谷类作为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非常适合的。

水果主要分为鲜果和干果两类。鲜果富含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尤为突出,同时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如钙、铁、锌、钾等,但所含的蛋白质较少。干果营养十分丰富,所含的脂肪绝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优质来源。此外,干果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尤其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钾、钠、钙、镁、铁、锌、B族维生素、维生素E的含量都较多。

人体需要的许多营养都来自所食用的蔬菜。蔬菜中所含的物质主要是水分,为70%~90%,除此之外,便是含量很少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200~500g蔬菜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肉类的动物蛋白含量高,其主要含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水分含量为75%,蛋白质含量为10%~20%,脂肪含量为2%~8%,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3%,矿物质含量为0.8%~1.2%,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等。它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保证机体的健康。

本书介绍的食材范围广泛且实用,涵盖了蔬菜、谷类、水果、坚果、乳制品、肉、蛋、海产品、调味料9类。养生保健重要的是合理地摄取必要的营养。本书用牵线图解的方式,汇集了大家日常生活涉及的常见食材,对每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疗价值、食用常识和恰当吃法都进行了介绍。本书更是以八大菜系为主线,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中华传统美食的趣闻和制作方法,让大家了解美食的同时,学会自己制作美食。

天然植物养生之道

《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华本草学集大成者,其一直以来都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药宝库。《本草纲目》自成书以来,已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中。医家将其作为行医用药的准绳,普通百姓将其作为日常养生的指南。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很多文明病也就此衍生,如“三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在中医养生文化热潮的推动下,我们可以向这部闪耀着古老智慧的经典著作求取永不过时

的养生真经。

中医强调利用“药食同源”原理,达到延年益寿、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也就是利用天然的植物来调养自己的身体。这符合现代人所倡导的“纯天然”养生之道。

中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的原则,也就是说,无论是治疗已病还是未病,都要根据治疗对象、时间、地点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食疗养生也是一样的,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蔬果,以达到调节身体、健身养生的目的。

本书以《本草纲目》为底本,精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药蔬果,并补充了中药蔬果的释名、性味、功效、现代营养知识和挑选方法。同时,每种中药蔬果都附上精美的手绘插图,以牵线的方式图解草药各部位的性味和功效。此外,书中还精选了70多种常见的药膳,适合想以温和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现代人。

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中药蔬果中的天然成分与作用,也希望借由书中的相关内容,让读者学会使用天然的中药蔬果。本书针对不同症状精选出适用的中药蔬果,并讲解其功效,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养生指南。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各异,并非所有中药和蔬果都适用,因此仍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针对个人情况调剂配方,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书籍介绍

蔬果食疗是一种天然、经济、方便的祛病养生方法。本书是源自《本草纲目》的蔬果食疗养生法。本书囊括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80余种蔬果,并根据蔬果颜色的不同,分为红色蔬果、绿色蔬果、黄色蔬果、白色蔬果蔬果等,详细介绍了每种蔬果的营养成分,蔬果的根茎、叶、花、种子、果皮、根皮等各部位的药用价值,以及蔬果各部位在药膳中的应用,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阅读。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挑选方法”“储藏建议”及“中医养生方”等内容,助益您吃对吃好,从内到外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540+)
  • 购买多(83+)
  • 三星好评(124+)
  • 傻瓜式服务(513+)
  • 体验差(596+)
  • 值得下载(66+)
  • 好评多(541+)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5-01-08 23:54:36 )

    强烈推荐!!!

  • 网友 龚***湄: ( 2024-12-30 08:03:38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冉***兮: ( 2024-12-21 19:42:1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丁***菱: ( 2024-12-28 11:21:0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晏***媛: ( 2024-12-20 01:50:53 )

    够人性化!

  • 网友 常***翠: ( 2025-01-05 20:22:4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利***巧: ( 2024-12-20 03:06:5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23 02:28:23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26 15:05:42 )

    OK,还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