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2015省考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附520元密训班+99元网校代金券+海量资料+免费题库)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华图2015省考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附520元密训班+99元网校代金券+海量资料+免费题库)精美图片
》华图2015省考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附520元密训班+99元网校代金券+海量资料+免费题库)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华图2015省考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附520元密训班+99元网校代金券+海量资料+免费题库)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411090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7.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00:15:33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华图教育的公考专家倾力编写,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及预测性,辅导价值极高。为与此次公务员考试职位高度契合,所编项目紧紧围绕本省考情并结合历年公务员联考的考情进行综合分析,囊括了该省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规考查项目和可能考查的重点题型。教材力求反映近年来本省公务员考试的现状和趋势,体现基础题型、理论知识、解题技巧以适应当前考试的备考需求。教材侧重于知识理论讲解和例题评述,章后附有供考生练习的限时突破,方便考生在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为准备省考的考生提供助力,扎实备考。


书籍目录:

篇政治常识

 本篇命题综述

 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节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节物质和意识

  第三节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四节认识和实践

  第五节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

  第六节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

  第七节阶级和国家

 第二章思想

  节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四节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邓小平理论

  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第三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五章科学发展观

 第六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第八章中共党史

  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4年)

  第二节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

  第三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第四节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

  第六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第七节"文革"内乱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时期(1966-1976年)

  第八节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1976-1978年)

  第九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模拟考场·过关练习

第二篇经济常识

 本篇命题综述

 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节经济基本常识

  第二节经济体制

  第三节市场经济

 第二章宏观经济

  节宏观经济调控

  第二节财政与税收

  第三节货币与银行

 第三章微观经济

  节市场主体

  第二节市场机制

  第三节市场竞争

  第四节收入分配

 第四章国际经济

  节开放经济

  第二节国际贸易

  第三节国际金融

 模拟考场·过关练习

第三篇法律常识

 本篇命题综述

 章新法解读

 第二章旧法修订

 第三章法理学

  节法理学概述

  第二节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法律关系与法律监督

 第四章宪法

  节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第五节立法体制

 第五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节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行政行为

  第三节行政复议

  第四节行政赔偿

  第五节行政诉讼法

 第六章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

  第三节刑罚

  第四节常见的犯罪

  第五节国家公务员职务犯罪

  第六节刑事诉讼法

 第七章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节民法概述

  第二节民事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与代理

  第四节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第五节物权

  第六节债权

  第七节知识产权

  第八节诉讼时效

  第九节民事诉讼法

 第八章经济法

  节经济法总论

  第二节经济法分论

 第九章商法

  节公司法

  第二节其他企业法律制度

 第十章公务员法

  节公务员法概述

  第二节公务员的条件、义务及权利

  第三节公务员的录用、职务与级别

  第四节公务员的考核、职务任免与升降

 第十一章其他公务员常用法律常识

  节国家赔偿法

  第二节选举法

  第三节侵权责任法

 模拟考场·过关练习

第四篇科技、人文及历史常识

 本篇命题综述

 章科技常识

  节地理常识

  第二节高新技术及其成果

  第三节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四节生活百科

 第二章人文常识

 第三章历史常识

  节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节世界史

 模拟考场·过关练习

第五篇职业道德

 本篇命题综述

 章道德与职业道德

  节道德概要

  第二节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第三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第二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第二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职业道德修养

  节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第二节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提高途径

 模拟考场·过关练习

第六篇行政管理与公文写作常识

 本篇命题综述

 章行政管理

  节行政管理概述

  第二节行政组织

  第三节行政领导

  第四节行政决策

  第五节行政执行

  第六节行政监督

 第二章公文写作与处理

  节公文概述

  第二节公文写作

  第三节事务性文书写作

  第四节公文处理

 模拟考场·过关练习

第七篇国情省况及时政热点

 本篇命题综述

 章我国国情

  节国土与资源

  第二节人口

  第三节经济

  第四节我国的世界遗产

  第五节我国的传统节日

 第二章陕西省况

  节陕西概况

  第二节201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摘)

 第三章时政热点

  节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解读

  第二节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考点权威解读

  第三节国内国际时事要点

 模拟考场·过关练习


作者介绍: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华图教育拥有遍布全国的35所分校、32个分部、207家学习中心,主要产品项目包括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录考试辅导,事业单位、军转干、三支一扶、村官、选调生、招警、招教考试辅导,以及口才与沟通、小语种、会计等培训项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篇政治常识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篇政治常识

  篇政治常识

  本篇命题综述

   本篇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历来是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点,应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生应注意这个提法。这部分主要考查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以及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知识点。

  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节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由世界观以理论的形式组成的思想体系,所以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广义的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思想原则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就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所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的全部哲学斗争始终都是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指谁产生谁、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根本对立的两个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所谓的二元论是指认为世界并存着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以法国的笛卡儿为主要代表。二元论把意识看成是本原,显然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贬低了物质的作用,终导致唯心主义。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真题链接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 “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答案】  C

  【解析】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物是观念的集合”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乔治·贝克莱的观点。他认为通常人们以为存在于心外的自然事物,其实只是观念的集合,并无心外的存在。这是唯心主义观点。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是韩非子的哲学观点,说的是不要墨守成规,要看社会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句话指出了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意即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这句话认为世界是静止的,这是唯心主义观点。

  “气者,理之依也”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这是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观点。而“理生万物”意即世界万物均是由“理”而产生的,这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观点,而“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意思是说,读书人尽管不出家门,但是还是能知道天下所发生的事情,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性的问题,由上可知,选C。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同时,还表现在它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集中表现。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的内在要求。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主要、显著的特点。

  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把它作为自己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节物质和意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设想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存在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真题链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在周长四万千米即八万里的赤道上,随着地球的自转,人一天相当于行进了八万里,在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天体,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随着地球的自转,在赤道上看到的日月星辰数目多。而人们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这反映了运动的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故本题选D。

  (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的活动,因此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的形式和特点

  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1)主体与客体

  从人的活动出发去考察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就出现了主体和客体关系。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则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改造和被改造,即通过主体对象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二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四个决定性环节(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活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人脑之所以能产生意识,同人脑高度发达的组织状况和复杂的结构有关。

  ,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

  第三,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

  意识活动同人脑的生理过程是分不开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只有同外界打交道,使人的大脑同外界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不论是正确的思想,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外部世界某种形式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或歪曲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人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事物中抽出一般属性加以概括,形成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

  第二,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的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逐步深入到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第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它能够把实践中形成的正确思想和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实践去改造世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是以人的全部力量和能力为手段的,人们动员了自己的全部意志和信念情感等精神因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第四,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与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真题链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

  A. 意识是性的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

  C. 物质是性的D. 物质和意识都是决定性的

  【答案】 C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故正确答案为C。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

  第三节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的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和消灭客观事物的联系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可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现象、过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联系无处不在;其二,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联系的多样性不同的物质运动领域,不同的具体事物之间有不同的联系,而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又有不同的联系,联系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联系具有多样性

  真题链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

  A. 必然联系B. 内部联系C. 直接联系D. 间接联系

  【答案】 D

  【解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某种间接的联系,如果某一方出现了问题,另一方也可能会遭受祸害。故答案为D。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世界本身就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事物总是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中。

  1.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指事物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或变化的过程,是更为深刻的范畴。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

  整个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过程,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具有远大前途,它在旧事物基础上产生,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和不合理的因素,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形成了旧事物所不具有的新内容,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新事物终会战胜旧事物。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规律。矛盾即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和统一(即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一切事物矛盾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矛盾斗争形式的不同,是斗争性的差别性问题,不是斗争性的有无问题。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的。它们的相互区别既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不同性质和趋势,也体现了它们在矛盾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一方面,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也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一是只见对立不见同一,二是只见同一不见对立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使矛盾双方联为一体,提供矛盾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从而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或方向。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结合中共同实现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的斗争性相结合,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片面夸大斗争性而否定同一性的作用,或者片面夸大同一性而否定斗争性的作用都是错误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中又一重要的基本理论。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与相对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一般不等于个性、个别,不同于相对;其次,二者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再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直接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质是区分事物、划分事物界限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起点量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物体的大小、运动的快慢、分子的多少和排列顺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等,这些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及其表现。事物量的规定性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同事物不可分离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事物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界限和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认识质是基础、是前提,认识量是深化、是精确化。在科学研究中,确定事物及其结构、性质状态的性质,叫做定性研究;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计算和测定是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确定事物“是什么”,才能把它从千差万别的事物中区别开来;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马克思曾经指出:一门科学只有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成熟的地步。这是对认识和把握事物量的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就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能主观随意地超越和破坏事物的度。也就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过度”和“不及”都是没有掌握好度的表现。俗话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2.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凝固不变的。事物总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因此,首先有必要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状态,即质变和量变。

  (1)量变与质变的内涵

  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2)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第四,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

  真题链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答案】 A

  【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C、D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为其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否定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辩证的否定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引起的,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产生;辩证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它在否定旧事物时保留了其中合理的积极的东西,其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因而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的重要环节。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展开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经过两次否定,即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展现出三个阶段:,肯定阶段;第二,否定阶段;第三,否定之否定阶段。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从发展的总的方向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上升的,辩证的否定不断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发展的道路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迂回曲折的,事物的周期性与回复性联结在一起。总的来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曲折的统一,是上升和回复的统一。

  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观察世界。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区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重要标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体现在联系问题、发展问题和矛盾观三方面的对立。

  在联系问题上的对立在发展问题上的对立在矛盾观方面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唯物辩证法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充满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客观事物存在矛盾,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只是外力的推动结果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2.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第二,正确地把握因果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第三,正确地把握因果关系,能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与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因果联系的进一步深化。

  2.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则产生于事物发展中非根本的、次要的以及外在的矛盾;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则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必然性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只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和延缓的作用;必然性是比较确定的、持久的,而偶然性则是不确定的、暂时的。二者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对立趋势的界限是确定的。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不是凭空形成的,它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所以,任何一个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都是通过许多偶然形式实现的,不通过偶然性而表现出来的纯粹必然性是不存在的。

  第二,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凡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地、地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一对范畴。

  2.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也不再是可能性。可能作为事物潜在的趋势,它着眼于“未来”,预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现实作为现存的客观实际,它着眼于“现在”,标志事物的现状。它们有质的区别,绝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区别要求我们一切工作从现实出发,而不能从可能出发。只有深刻地把握了现实,才能正确地估计事物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以科学的预见来指导自己进一步的活动续表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统一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是没有展开、没有实现的现实性;现实性则是已经展开、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同时孕育着新的可能性。现实不是凭空出现的,可能之所以为可能,不仅由于它存在于现实之中,而且也因其以某种现实为依据。

  第二,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能性产生于现实,并将进一步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客观现实的发展是不断产生可能,可能又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一个新事物产生以前,它是孕育在现实事物之中的一种发展趋向,是处于萌芽状态的现实性,随着事物的发展,新的方面战胜了旧的方面,它便由萌芽状态的潜在的现实性转化为直接的现实性。新的现实又包含着新的矛盾,孕育着新的可能,当可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又转化为现实。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转化,循环往复、川流不息,促使事物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

  (四)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与它们的外部表现形态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五)本质和现象

  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范畴。

  2.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二者存在原则的界限,不能混同。本质和现象的主要区别:

  ,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

  第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第三,现象丰富、具体,本质则单纯、深刻。

  (2)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总是反映着一定的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不依赖于本质的现象、脱离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第二,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脱离现象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由上可见,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和不通过现象表现的本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割裂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就会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第四节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不仅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在认识论上也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在认识论上,存在着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这是由于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而产生的。

  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可知论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是科学的认识论。它不仅同不可知论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同唯心主义的可知论有着根本不同,也同旧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有本质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说,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3.坚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但它们有原则上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实践的含义及要素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所以,实践既是人的活动,又是物质性活动,前者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后者体现了客观性原则。实践的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

  主体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客体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手段把实践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联结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真题链接

  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为()。

  A. 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B. 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

  C. 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和科学实验

  D. 客观性、目的性和探索性

  【答案】 A

  【解析】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是:(1)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2)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3)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本题正确答案为A。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为你提供了知识、明晰了体系、展现了方法,同时为你默默加油、衷心祈祷、真诚祝福。但还需要你的努力、你的坚韧,还有你的踏实。如果你手足无措、毫无头绪,请先花时间浏览一遍这本书,做到心里有底、心中有数。如果你信心满满,这样的状态无疑是不错的,但是你懂的,光有信心还远远不够。所以,请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把细节处理好,学无止境,切记切记。


前言

  绮陌香飘柳如线,时光瞬息如流电。又是一年公考季,买到这本书的你,此刻在想些什么呢?是茫然无助,是信心满满,还是满不在乎——我是酱油我怕谁?我无从得知。但是,此刻,在这本书即将付印之前,我的想法我是知道的,也愿意在这里与你分享。在出版界,但凡用心的编者,必然是“爱”着自己的作品的,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益于读者的,教辅类图书的作者尤甚,我也并不例外。但愿这本书能够给你带来切实的帮助,能够为你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添一把火、助一次力。

  基于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钻研考情,认真推敲,细细斟酌。内容上,去旧补新:会议、政策、文件、数据、法律、科技、例题、习题,不一而足。形式上,立足可读性,殚精竭虑:列表格、定图标、选字体、择花边,真正让图书“活”起来,让你能够越读书本越“薄”,越读知识越“博”——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是辛劳;每一张表格的背后,尽皆心血。只因我们的心中,是实实在在地装着广大的读者的。十几年来,华图图书在公职培训领域中一直是行业标杆,动力就是千千万万个你对成功的渴盼、对华图的期待和信赖,原因就是成百上千的像我们一样的华图人的默默耕耘。

  然而,你我都知道,成功并非易事,不是想一想、打打酱油、划划水就能实现得了的。我们为你提供了知识、明晰了体系、展现了方法,同时为你默默加油、衷心祈祷、真诚祝福。但还需要你的努力、你的坚韧,还有你的踏实。如果你手足无措、毫无头绪,请先花时间浏览一遍这本书,做到心里有底、心中有数。如果你信心满满,这样的状态无疑是不错的,但是你懂的,光有信心还远远不够。所以,请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把细节处理好,学无止境,切记切记。如果你满不在乎,打算一路酱油到底,那么我想对你说,好青春不可辜负,好岁月更不可辜负。认认真真地去面对吧,不要等到后空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诚然,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也许这本教材还不能满足你,除了这本教材,我们还有配套试卷供你选择(试卷名称请看封底)。如果你的基础实在薄弱,我们还为你精心准备了效果更好的面授课程(详见本书广告页或华图官网)。我们一直在用心,我们一直在尽心,相信总有一款产品能称你心。

  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浩瀚繁杂。受时间因素制约,因客观水平所限,书中恐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大度的你体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积极改进,以期能为千万考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谆谆教诲,你我共勉。

  梦想是大地之灯,祝福是长的河。愿你不忘初衷、奋勇前行,祝你纵横驰骋、马到功成!

  如您有任何疑惑,除拨打全国客服热线4006019999外,也可按照下面提示进行咨询:服务类别联系方式说明图书内容答疑

htbjb2008@163.com

解答读者对图书内容的疑问代金券及网络授课4006781009

  

http://v.huatu.com

代金券充值操作指导、网络授课购买及听课指导考情、名师答疑

http://www.huatu.com

考情、真题下载、在线模考、在线估分、名师答疑、课程试听等华图陕西省考服务交流QQ群322462857图书增值服务、考情交流

  编者

  2014年6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197+)
  • 一般般(554+)
  • 不亏(578+)
  • 排版满分(532+)
  • 情节曲折(481+)
  • 值得下载(451+)
  • 藏书馆(158+)
  • 全格式(521+)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5-01-16 12:10:23 )

    好棒good

  • 网友 邱***洋: ( 2024-12-30 03:49:5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养***秋: ( 2025-01-02 16:44:1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仰***兰: ( 2025-01-06 19:16:2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瞿***香: ( 2024-12-21 01:39:0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常***翠: ( 2024-12-24 23:05:4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印***文: ( 2024-12-31 09:32:2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寿***芳: ( 2025-01-10 08:17:20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濮***彤: ( 2025-01-18 13:24:1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居***南: ( 2025-01-01 20:48:34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石***致: ( 2025-01-15 09:54:4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融***华: ( 2025-01-06 12:45:0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孙***美: ( 2024-12-22 01:13:4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郗***兰: ( 2024-12-30 05:28:23 )

    网站体验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