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星球 -孩子的压力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00:09:07

孩子的压力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孩子的压力精美图片
》孩子的压力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孩子的压力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76397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5
  • 页数:224
  • 价格:25.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00:09:07

内容简介:

  洞悉孩子孤独的内心,教会他释放压力的法则

亲子育儿网络红人、“中国榜样家长”王人平作序推荐

我们常说做个大人真难真累,好想回到童年。

我们常常戏称,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不愁吃不愁穿,出门四个大人伺候,又能弹钢琴,又能学画画,嘴里说流利洋文,手里拿着好玩的玩具,身上穿着高档的衣服,比起爸妈小时候,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们能有什么不满足,能有什么不开心的?

也许你不了解,孩子的压力其实比我们还大。本书告诉家长,孩子从小到大都有压力,有些压力超乎大人的想象,大多数是家长看不见的。

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压力,除非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者表现出很累的样子。很多时候,孩子不太会告诉父母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如幼小的孩子会因大小便、学习走路、和小伙伴抢玩具、去幼儿园等无法表达的压力;上小学的孩子会因学习成绩、被孤立、攀比甚至玩游戏等事情而感觉有压力;而大孩子则会因我们熟知的升学、人际关系、相貌……等等问题而产生压力。

是谁在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生长的大环境,你知道吗?有些压力是我们父母制造的。

吴恩瑛博士经过20年的儿童心理研究,曾被哈佛大学以及诸多著名外国大学邀请作讲座。本书是她站在孩子的立场,给父母们讲述了孩子的真实故事。这本书就像走入孩子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和一幅地图,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各种压力,帮助孩子从小建立应对、管理压力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对父母的人生也具有极大的益处。

通过《孩子的压力》这本书爸爸妈妈终于可以理解一直不被他们察觉的孩子的苦恼与伤痛,以此走近孩子,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帮助。


书籍目录:

推荐

开卷语

为什么孩子不告诉你心里话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呢

孩子的压力让成人似懂非懂

孩子表现压力的方式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成长过程中,不断面对各种发展课题

孩子要有多少技能和证书才够用

来自同龄朋友的帮助越来越少

过于忙碌的父母会使孩子学不会体恤他人

正确看待压力,才能给孩子有用的帮助

压力并不全是坏事

对于压力的误解

压力无处不在

孩子需要帮助

学习不是真正的压力之源

家长意识到的压力,孩子大多能应对自如

家长意识不到的压力才是真正的压力

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有所帮助

压力测试

测一测你与孩子所承担的压力有多少

是谁在给孩子压力

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出生——我快不能呼吸了

认生——不是讨厌,而是害怕

走路——因为害怕,所以不敢放手

吃饭——吃撑了真的很难受

如厕——大便是我的自尊心

说话——我也很想说话,教教我吧

学习——啊呜,真头疼

兄弟——妈妈变了,不爱我了

幼儿园——是社交能力重要,还是我重要

用餐指导——被逼着吃饭真的很痛苦

强制睡觉——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都不想睡

矮个子——压力其实来自妈妈

画画——一幅画到底有什么寓意

性别——我不想当男人

同龄人相处的秘密

玩具——我真的非常讨厌别人碰我的玩具

打人——他们总是只针对我一个人

输赢——管他什么规则,我只要赢

被欺负——如何区分玩笑和欺凌

不合群——没有朋友,我好孤单

我太普通——各方面都不突出,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

说脏话——我可以说脏话吗

做生意——为什么不能和同龄人进行金钱交易呢

零花钱——小孩子的社会地位

你不知道的学校生活

早晨起床——这比让我死还难

班主任——老师和我合不来

校规——头发、校服、香烟……

考试——再努力学习,也无济于事

受罚——我又没做错事,为什么还要受罚

英语——为什么这么难

计划——我的意见一点都不重要

留堂——放学不能回家,为什么只有我

家庭影响孩子一生

工作的妈妈——我想和妈妈在一起

忙碌的爸爸——爸爸,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妈妈的朋友——我讨厌妈妈的朋友

父母的语气——难道不能心平气和地说吗

训斥——要用怎样的方式

阅读——孩子不爱看书

父母吵架——他们会离婚吗

没时间——父母为什么不陪我玩呢

智能手机——同学们都有,我也想要

郁闷的约定——我们不是说好了吗

对父母不满——爸爸妈妈,你们努力一些吧

出人意料的压力来源

星期天——我想休息

放假——日程的安排

孩子的理想——为什么每个人都在问

过节——我不想这样

面部表情——这也有问题?

沟通时间——过长的详细说明

冷静时间——给情绪一个缓冲

游戏——要玩多长时间

动画片——就不能尽情地看个够吗

跑腿——为什么总是我

怎样帮助孩子管理压力

从父母开始

孩子的依恋

坚持“始终如一”的危害

父母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养育孩子不必追求完美

发现孩子的危险信号

了解各种各样的压力信号

每一次都尽力

孩子的事情,只能帮助,不能干涉

处理压力的法则

重视孩子的压力

孩子的不安、痛苦和委屈

怎样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的压力是解读我和孩子的钥匙

不做孩子的导师和管理者

压力制造专家—七种类型父母

发脾气的爸爸 266抱怨和哭泣的妈妈

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强者的爸爸

凡事都要谈条件

跟不上时代的父母

什么都要反对

觉得对孩子了如指掌


作者介绍:

  吴恩瑛博士

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研究与教育领域。她是韩国权威的教育心理专家,著名儿童教育界首席专家。也是诸多妈妈心中值得信赖,喜爱的育儿导师。堪称“育儿之神”,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知心姐姐卢勤。SBS电视台《我家孩子判若两人》栏目的固定嘉宾,被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及诸多著名外国大学邀请做讲座。著有家教畅销书《不安的妈妈,安心的爸爸》。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开卷语

  孩子的一切都是从压力开始

  当孩子对父母说出令人费解的话或者做出父母难以招架的举动时,我们就会说“孩子有压力”。如果程度非常严重,那么父母会鼓起勇气,带孩子来咨询像我这样的专业人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人生中的二十多年,每天都在与“孩子的压力”打交道。然而这些年,随着遇到的父母越来越多,我脑海中逐渐有一个念头挥之不去。难道说,作为父母,我们竟是如此悲哀地给予着孩子偏激的爱吗?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在诊所和节目中遇到了太多的父母。他们对子女都百般疼爱。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爱,他们之间出了问题。他们为了子女来到我的诊所,甚至不顾难堪,将孩子的情况公布在电视节目上,并亲自参加这一节目。

  这些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在努力地想要好好培养孩子。他们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玩耍。对于孩子的一切,父母从不怠慢。双职工家庭的妈妈们要同时兼顾好职场、家务和育儿,虽然已经到了双目浮肿、坐着也能睡着的程度,但因为身为父母,所以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忍耐。但是,孩子的感受呢?

  父母的这些努力丝毫没有对孩子们面临的日益糟糕的情况产生影响,仿佛二者毫无关联。

  前来找我询问的父母总会郁闷地问:“到底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到底我哪里做错了呢?”他们本来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倾尽一切努力抚养孩子,可到头来孩子不仅没有成材,反倒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这快把人逼疯了。这些父母甚至想仰天长啸:“还有什么是我能给孩子的,我该怎么做才能对他们更好!”

  父母因为不明白孩子而伤心难过,而孩子也因自己不被父母理解而痛苦。看到这种场景,我就会想:“啊!父母真是不了解子女。”不,不能说不了解,而是要说,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子女的时间。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想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愿望驱使下,父母们变得席不暇暖,他们忙于奔波,忙于挣钱,根本不会倾听孩子真正想要的、想说的是什么。此时的他们就像迷失了道路、不知道终点在何处的马拉松运动员,已经丢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初奔跑的目的,只是在机械地狂奔。这些奔跑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来向孩子敞开心扉,也没有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主张和心声。然而,所有的问题都从这里开始衍生。虽然从任何角度看,爸爸妈妈们都近乎完美地扮演着父母的角色,但是他们却彻底忘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谁。因此,哪怕是过程中稍微地偏离轨道,后都会酿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在奔波的过程中丢掉了初的目的——孩子,却过分扮演了作为父母的角色。

  近来出现了很多劝谏人们用心交流、了解彼此的故事。近的爸爸妈妈们也为读懂孩子的内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即便如此,父母还是错过了孩子很多的想法和实时的感受。这是因为,父母太过以事业为中心了。他们一直都在思索:该怎么培养孩子?这本教材好吗?要不要去上那个辅导班?这个好吗?那个好吗?他们一直都希望获得培养孩子的“方法”。

  我们不可以这么对待孩子。并不是说寻找对孩子而言更有效、更好的方法不好,而是与之相比,父母需要在脑海中树立“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为了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具备怎样的想法与态度”等诸如此类的价值观。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始终铭记以孩子为主体,那么还会说自己的孩子毫无压力吗?当然不会。

  但是,当孩子遇到压力怎么办呢?父母不仅不能,而且也不可以为孩子消除这些压力!这是由于孩子的一切都是从压力开始的。孩子在压力中诞生,在承受压力中成长,在管理压力中蜕变为一个坚强的人。也就是说,虽然不必要的压力需要消除,但让孩子承受适当的压力是有利无害的。

  现在来讲述一段我个人的经历,我在童年就承受过沉重的压力。我是一名八个月不到便出生的低体重儿,也是一名不知道是否能够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在那种情况下,我本应该进入育婴箱内调养,但我出生那会儿,医院里并没有足够的育婴箱,于是我只有出院。就这样,从出生到三个月大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睡觉,并且两岁之前,半夜里总会啼哭。用我父母的话就是,每天像是看准了时间一样,一到晚上九点便开始哭闹,直到凌晨。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体弱多病,总是小病不断,每次都是我家附近个患上感冒的人。不仅如此,我偏食严重,严重到周围人总会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大病”。因此,我身材也要比同龄孩子矮小一些。

  小时候,我甚至没有同龄的玩伴。左邻右舍没有年纪相仿的孩子。虽然有比我大上三四岁的姐姐们,但是她们从来不让我跟她们一起玩。童年时期的我总是很无聊,所以只能去幼儿园。在当时,有钱人家才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我们家虽说不上家境贫寒,但也不能说生活富裕。曾经在我看来,能上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家里非常有钱的。所以,上幼儿园本身,成为了我的负担。当幼儿园有演出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的妈妈经常来幼儿园,所以总会得到公主这样的角色。而我每次都给他们当陪衬,其实那时的我非常想要戴一戴王冠,穿一穿那闪闪发光的公主裙。不仅如此,幼儿园里曾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玩偶,在当时,那个玩偶非常少见,但是在幼儿园中,我是根本碰不到那只玩偶的。并不是说不让某个人碰,而是我自己对幼儿园的这种气氛太敏感。于是我为了抱抱这个玩偶做出了一个决定,某天我提前三十分钟来到了幼儿园,在其他孩子都没有到来之前,尽情地抱了抱那个玩偶。正因为如此,不同压力的作用从不同的侧面发挥了效果,所以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到小学入学的时候,我承受的压力也不是一星半点。由于从所属的幼儿园毕业后直接向私立小学投递了申请书,所以我这一次鬼使神差地读了私立小学。一般情况下,私立小学要通过抽签的形式进行筛选,想进去上学并不容易。但我读小学的那年,那所私立小学却因为没有招满学生,于是录取了所有进行申请的孩子。为了做入学准备,母亲带我去了理发店,把我的头发剪成了端正并且能够维持很久的短发。但是一上学我就发现,与我这个很难分辨出男生还是女生的发型相比,其他女孩子都留着长长的头发,系着漂亮的发带,穿着衣带翩跹的连衣裙。为此,我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我之所以至今为止都坚持留着长长的头发,与小学时的记忆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我用的文具也比其他孩子差些。小时候的我认为,想要在学校生活中过得开心,就必须努力学习,用功读书。

  那个时期的我,承受着比别的孩子更大的压力。但是,正是得益于这些压力,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受到过伤害。反倒是这些压力成为了鞭策我、激励我、成全我自我发展的原动力。

  不是说有压力就会生病,虽然承受压力会有些痛苦,但是这些压力可以展现我们现实中不同的侧面,也可以暴露我们的弱点。不仅如此,一旦因为我们自己的不足产生了矛盾,我们就会在苦思冥想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内涵,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压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疼痛中茁壮成长”。

  无论是过分的压力还是适当的压力,只有在父母的管理下,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踏板,然而,许多做父母的不仅不善于管理孩子的压力,就连管理自己的压力都感到生疏。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说“我有压力”时,这其中承载了很多的感情、想法与不适。事实上,即使什么都没有表达出来,什么都没有得到解决,说出这句话的人也会产生所有压力都释放了的错觉。而“真烦”这句话虽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在“烦”这个极具感性色彩的词语之下,我们其他多样的情感与想法都被掩盖了。

  “压力”这个词包含了多样的想法、纷繁复杂的情况、丰富的情感反应与情绪波动等情况。如果想要很好地处理压力,我们就应该把这几种情况下的压力一一细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摸索,并且需要在充分认识之后,着手解决。然而,鉴于父母自己的压力都得不到妥善处理,所以这样的父母在处理孩子压力的问题上将会更加举步维艰。父母总是不愿意听孩子说话,因此,即使明知道孩子正在承受着压力,他们也不会端正态度,仔细聆听,帮助孩子管理压力。这些父母甚至弄不清楚孩子在哪些方面承受着压力。终,只要一遇到与“孩子的压力”有关的事情,他们便落荒而逃,唯恐避之不及。

  如果想要理解孩子们的压力,那么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应该通过诚心诚意的观察、精密的探索与深入的思考,抱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真挚地接近孩子。还需要透过孩子的压力,对孩子所有的一切进行仔细的观察。就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会发生变化,所以情绪反应也会发生改变。孩子感到苦恼和痛苦的部分与大人相比也会有鲜明的不同。因此,父母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了解孩子在何种情况下会感受到压力,不仅如此,还要和孩子一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只看到孩子流于外表的变化,只感受到孩子表达出来的信息,很多情况下,到大错已铸成的时候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在这本书中,我尝试了尽量从孩子的立场来解决孩子的压力。但是我还是不能处理孩子们的全部压力。正如我们的孩子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孩子一样(父母也是孩子在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父母),即使这些孩子都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是这世上孩子的压力却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处理全部的压力,于是我筛选了在问诊过程中常遇到的几类代表性压力,并通过可以让父母练习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压力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收录。

  在这本书中,可能有些压力真的和自己孩子的情况相吻合,也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但随着读书过程的推进、主旨的不断明确,读者就会慢慢明白,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所谓孩子的想法与立场究竟是什么。另外,读者还会了解到,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真正帮助到底是什么。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父母能够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孩子的压力,找回初的自己。我更希望,本书可以为父母提供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重新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的父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深爱孩子的,究竟什么样的父母能够用一颗真心与孩子建立信赖与信任的良好关系。

  由于在成书的过程中,我问诊与撰稿同时进行,所以遇到了很多难关。如果没有在这段时间对我给予帮助的人们的鼓励、建议、理解与关怀,我将很难完成。在此,我向他们献上我深切的谢意,此外,还要感谢能够让我在繁忙的治疗工作之余进行撰稿的医院同事和研究所的老师们。

  我要向在这段时间全心全意为我做出牺牲、爱我的父母与公婆呈上我

  的谢意。另外,我还要向一直以来都在我身边默默守护的丈夫表达我的爱意,向我生活的动力、幸福的源泉——我的儿子胜哲传达我的爱与感谢。后,我要将这本书献给这个时代为如何成为称职父母而苦恼的父母和我的侄女慧秀。

  吴恩瑛2012年2月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想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愿望驱使下,父母们变得席不暇暖,他们忙于奔波,根本不会倾听孩子真正想要的、想说的是什么。

  此时的他们就像迷失了道路、不知道终点在何处的马拉松运动员,已经丢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初奔跑的目的,只是在机械地狂奔。这些奔跑着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来向孩子敞开心扉,也没有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主张和心声。然而,所有的问题都从这里开始衍生。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呢

  去年12月,一位中学生因为无法忍受同龄人的欺凌而选择了自杀。孩子从楼上跳下之前打扫了自己的卧室,留下了一封长信给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悲伤的爸爸妈妈、哥哥和朋友。孩子在信上写道,他明白自杀是对父母的不孝,但是他害怕自己继续活下去会做出更加让父母伤心的事情,所以选择先去天国,希望以后能够与父母在天国相见。在信的结尾,他说他爱他的父亲母亲。

  这个孩子虽然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但是睡觉的时候还是要抱着枕头,有时还会钻到爸爸妈妈的被窝里,只要一看到妈妈就会亲吻妈妈,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死会给没有欺负他的其他朋友造成困扰,甚至在遗书中说其他的孩子都对自己非常好。那么,这样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向任何人求助,而是选择了的方式?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告诉妈妈呢?

  “大邱中学生自杀事件”发生之前的一个月,我遇到了一位内心跟这个大邱中学生一样痛苦的孩子。深夜十二点,这位中学二年级的男生跟父母一起来到了我的医院,说情况十分紧急,希望得到治疗。我觉得也许真的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因此赶紧见了那个孩子,发现情况确实如他的父母所说,十分危急。这个孩子不久之前经历了哥哥的去世之后,性情大变,原本温顺的孩子变得烦躁易怒,而且总是没精打采。孩子非常想念哥哥,因此非常难过。他说只要想到哥哥,他就会感到无法遏制的愤怒。从他的父母那里,我听到了许多与他哥哥的去世有关的令人心碎的故事。

  他的哥哥生前在上高二,是一位非常正直善良的孩子。虽然是一个男生,但却是一个心思极其细腻的孝子,甚至会发“妈妈一定要好好吃饭”之类的短信。但是,有一天哥哥的班上发生了盗窃事件。有一个孩子的钱包丢了,哥哥被指为嫌疑人。哥哥平时就有晚上自习的时候如果犯困的话,就站起来四处走走的习惯。钱包失窃的那天哥哥也是如此。于是一个孩子由这一举动产生了联想,问道:“是不是你偷的?”哥哥认为自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于是让别人来检查自己的书包,结果那个丢失的钱包并没有出现在哥哥的包里。1小时以后,那个指认哥哥是犯人的孩子问道:“能不能再检查一遍你的书包?”哥哥再次答应了他们。结果,令人惊奇的是丢失钱包中的公交充值卡正夹在哥哥的练习本里。钱包则从教室窗户上挂着的窗帘中找到了。哥哥毫无疑问地被当成了小偷。这个时候,要是能够反问两次将自己指认为小偷的孩子“呀,谁把这个放在了我的书包里?是不是你?你是不是把东西放进了我的包里,然后再检查一遍”,事情就会有所转机,但是惊慌失措的哥哥踢开了凳子,朝教室外面跑去。学校也断定哥哥是这次事件的罪人,草草收尾。哥哥被要求写了检讨。事情发生的四天之后,哥哥从弟弟房间的窗户上跳下,结束了生命。结果,哥哥去世之后,班里的失窃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前来就诊的父母在哥哥自杀之前,对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哥哥去世之后他们才通过孩子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朋友们的话,知道了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什么。孩子死后,他们看到了孩子写的检讨,上面写着:“无论如何,我都对我的父母感到十分抱歉,对珍惜我的朋友感到十分抱歉,因为我居然会被卷入这样的事件。”父母感到心痛的不止是孩子的离去,还有亲密的孩子居然什么都没有告诉自己。他们因为自己没有赶在孩子出事以前有所作为而自责不已。他们整日以泪洗面,怨恨自己在那个星期五(失窃事件发生在周四,检讨书也是在周四写的),孩子反常地不愿意去上学的时候,没有看出异常。

  的压力会导致死亡。当我们的孩子处在这样的危险中时,我们能够感知孩子的压力,将孩子从危险中解救出来吗?能够解读孩子不愿言说的内心世界吗?

  ●孩子的压力让成人似懂非懂

  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压力而找到我。他们走进治疗室的句话就是“吴院长,我的孩子似乎压力很大”。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是看上去很累的时候,父母们就会觉得孩子受到了压力,于是带孩子前来就诊。通过询问,我发现父母所说大部分都是事实。有时,父母不仅会告诉我孩子受到了压力,还会告诉我他们猜测的原因。“弟弟出生之后,原本已经不流口水的孩子又开始流口水了,这是不是因为压力?”“我不久之前又重新工作,孩子似乎因此有了压力。”“一定是因为爸爸太凶了。”“我常常对孩子发火……”“孩子与班主任老师似乎不太合得来。”“一到考试的日子他就不愿意去学校。他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因为考试而感到压力。”虽然父母们猜测的原因不完全正确,但也大抵如此。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压力似乎了如指掌。他们不仅会猜测原因,还具备优秀的分析能力。一位认为“孩子因为个子的原因而产生压力”的妈妈对我说:“朋友们常开玩笑说他个子矮,跟朋友们走在一起的时候,他站在大个子的朋友中间,就像是黏在树上的一只知了一样。如果大个子的朋友捉弄他,他就会感到压力。”孩子的妈妈甚至为此去了一家据说很有用的中医院,但似乎没什么效果。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孩子的压力呢?

  一位高一男生的妈妈说,她觉得孩子因为学习产生了压力,甚至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孩子近很是不安,而且总说班上的孩子在取笑他,监视他。虽然进入高中以后,孩子都会因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压力增大而变得敏感;但是这位妈妈认为,与学习相比,孩子的精神健康更为重要。因此,她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辛苦。妈妈觉得,你能够活得开心才是重要的,即使不学习,也没有关系。”但是,孩子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甚至他反倒更加反感自己的妈妈。这位妈妈不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因此来向我求助。

  几天之前,还有一位五岁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肌肉抽搐和口吃的情况非常严重。孩子虽然语言能力优秀,但因为口吃严重,已经到了无法与人交流的地步。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她们曾经为了学业去澳洲居住,近刚刚返回韩国。这个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勤奋好学,因此比别的孩子更早开始学习各种东西。孩子表示自己什么都想学,而且也都学得很好,现在已经学到了澳洲小学四年级孩子学习的内容。显而易见,孩子的问题是由于过早学习引起的。超出年龄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产生了压力。这位妈妈断言,自己从来没有给孩子施加压力。她从来没有让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小时,而且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询问了孩子的意见。她表示,如果孩子说“不想学”,无论孩子多么天资聪颖,她都不会让孩子开始学。这位妈妈完全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高压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因此所有的妈妈都会用温柔的嗓音,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我遇到的一位妈妈非常温柔善良,但是她的孩子却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小皇帝。虽然这个小男孩已经四岁了,但当妈妈坐在诊疗室里与我交谈的时候,他依然拽着妈妈的头发,一边把妈妈往外拉,一边大喊:“妈妈,出来!妈妈,出来!妈妈出来玩!”妈妈和蔼地说道:“宝贝,我知道你待在这里很无聊,但是你不能这样。”我对那个孩子说:“虽然这儿本来不是你应该进来的地方,但如果你乖乖坐在这儿就没关系,或者你可以去外面跟老师一起玩。”但是这些毫无作用,孩子反倒开始耍赖,放声大哭。妈妈用哀求的语气说道:“宝贝,妈妈对不起你,没想到你这么讨厌到这里来。稍等一会儿妈妈就出去陪你玩,你能再等一会儿吗?”孩子一边哭,一边拽着妈妈往外拖,终妈妈被拉走了。换了别的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孩子,但这位妈妈即使被孩子拉走,也没有这样做。等好不容易回到诊疗室之后,这位妈妈叹了口气,对我说她竭尽全力想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孩子却依然蛮横无理。

  现在的父母似乎非常了解孩子,他们或多或少地知道孩子的性格如何,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正在承受着哪些压力,而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信息也随处可见。也许是因为父母们读了很多相关书籍,接触了各种媒体的宣传,又能够熟练上网,因此他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各怀己见。但尽管如此,孩子因为压力而产生的疾病不断增加,每年自杀的孩子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表现压力的方式

  妈妈们分析的孩子的压力来源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孩子的确会因为身材矮小而感到压力。但是,孩子并不像妈妈想的那样,会因为个子高大的孩子的捉弄而难过,也不是因为自己个子比朋友矮而感到自卑。相比之下,妈妈经常对自己唠叨“我的儿子应该再长高一些……妈妈一定要让你长高。吃这个可以长高,你吃一点试试”,更让孩子感到压力。妈妈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个子矮小的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压力。

  那位分析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压力的妈妈也不无道理,她希望让孩子心情放松的愿望也是好的。但是,她的方法错了。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的确因为学习而感到压力,但是父母对他说“我们明白,你不用学习了,不参加考试也没有关系”反而让他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如果父母对想要好好学习而产生压力的孩子说“你不用学习了”,孩子会觉得“他们一点都不担心我的人生吗?父母怎么能让孩子不要学习呢”。

  因为过早学习而口吃和肌肉抽搐的女孩产生压力并不是母亲的过错,而是因为她自己无法对母亲说出“妈妈,我真的很累,我做不到”。她自尊心很强,因此即使感到负担,也会回答妈妈“我想学”或是“我可以做到”。如果她可以把自己讨厌的事情说出来,也许就不会出现口吃和肌肉抽搐的症状。对聪明、自尊心太强或是心地过于善良的孩子,不要问他们“你学习很累吗”或是“你觉得学习很无聊吗”,可以试着问他们“你是不是有时会觉得学习有些累,有些无趣”。如果用前一种方式问孩子,孩子会因为自己并不是一直觉得学习很累、很无趣而回答“不是”。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在提问和听取孩子的回答时,都应该特别留心。

  高压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但是,那位对蛮横无理的男孩一味纵容的妈妈也是不对的。事实上,这个孩子内心的声音是“妈妈,我不知道这时候该怎么办。请告诉我正确的方法。我也不想随便对不认识的人发脾气”。

  无理取闹、耍赖生气、放声大哭正说明这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压力。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坚决地告诉他“不要这样,这样不好”,或是“快停下”,这样才能告诉他在哪些地方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这样才能缓解孩子的压力。这不仅对孩子当下的压力有效,对缓解孩子今后的压力也很有帮助。如果孩子不能学会明辨是非,他的生活就难以平静。因为他不知道在一个地方应该如何表现,所以孩子时刻处于不安之中,如果做错了什么,就会乱发脾气。需要注意的是,“坚决地告诉他”不代表恐吓、大喊大叫或是发脾气,而是指抛开个人感情,严肃地告诉他。

  父母们对于“孩子的压力”十分敏感,因此他们不停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他们看了数不清的著作,对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再清楚不过。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会为孩子的压力而困扰。这是因为目前为止父母们接触的信息都没有涉及“孩子的立场”“孩子的心声”和“孩子的内心”。那些资料都没有考虑受到压力的当事者本人,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答。

  与朋友产生纠纷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因为学习而感到压力的孩子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因为弟弟的出生或是幼儿排便训练而出现问题的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呢?那些资料从来没有想过要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它们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也没有按照孩子希望的方式来缓解孩子的压力。有时,它们又会把在孩子看来不是压力的事情当作孩子的压力,出现过激的反应,而对于孩子真正的压力却视若无睹。有时,意在缓解孩子压力的行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这本书中,我想要谈一谈在临床遇到的孩子们真正的压力。我想通过孩子的声音,详细地告诉大家孩子真正的压力是什么,孩子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压力,才能知道该怎样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成长过程中,不断面对各种发展课题

  你认为,孩子与成年人哪一方的压力更大?如果你觉得“父母已经将孩子的事情一手包办了,孩子哪里会有这么多压力。要是有,也应该是学习方面的压力”,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父母在管理孩子压力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个方面,就是“成长课题”引起的压力。因为父母们很久以前也承受过这些压力,所以他们把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两岁幼儿的成长课题就是学会走路。他们在学会走路之前必须经历几次跌倒。这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成长的压力。除此之外,断奶、开始吃饭也是一种压力,如果孩子需要摄入的陌生食品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会对孩子产生新的陌生刺激。但是,即使再困难,孩子都要在相应的年岁承受相应的压力,因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够进入下一阶段的成长。

  四岁的孩子也有他们在四岁时必须完成的课题。去上幼儿园、与朋友友好相处、即使困倦也要忍耐到睡午觉的时间才能睡觉;如果其他孩子在自己之前拿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偶,那么就要放弃想要把这个玩偶拿来玩的想法;当班上大部分孩子已经决定做某项游戏时,即使再希望随心所欲地玩耍,都要忍耐并参与到其他孩子中。当孩子长到十三岁时,放假时有放假的课题,上学时有各种作业与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另外还要接受定期的学业评估。一旦成绩下滑,便会被留堂学习,回到家里还要继续弥补自己落下的学习。当孩子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就要面对很多青少年时期需要经历的青春期课题。他们要适应同龄人的文化圈,交到几名亲密的朋友,为上大学而努力读书。这一时期需要妥善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关于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父母往往将经历的这些阶段看得很简单,这和孩子的感受截然不同。孩子觉得眼下必须解决的是这个世上令人头疼的问题。跌跌撞撞、步履蹒跚的孩子把学步当成了他们世界的全部。摔跤了该怎么办,这是他们人生的苦恼。在父母看来或许“这没有什么”,但是对于身处斗争和矛盾中的人而言,这就是巨大的苦恼。

  父母不能不屑一顾地说“和朋友吵架是很正常的,至于为此苦恼纠结吗”“你以为学习这么简单吗?爸爸也曾经为此废寝忘食”“青春期都这样”此类的话。因为父母的这种态度会加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即使是出于好意,也要避免做出暗示“大家都一样,这很正常”的言行。因为当孩子感到无法跟父母产生共鸣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和父母沟通了。所以孩子再也不会说出自己的压力。刚一进入青春期,孩子之所以会向朋友吐露心声、只接受朋友的意见,是因为朋友总是会很真挚地接受自己的苦恼。但是,这些同龄孩子头脑中所能得出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虽然会对压力产生共鸣,但他们却不能为彼此减轻压力,反倒会更加消极、与初衷背道而驰,这很危险。所以如果想要帮助孩子,就应该让孩子主动向父母求助。为此,父母千万不可以对孩子的压力一笑置之,即使那些压力看起来真的很司空见惯。

  ●孩子要有多少技能和证书才够用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不确定的教育环境和被局限的现实对当今孩子造成的压力要远远大于他们的父辈。

  在过去,头脑聪明的孩子只要努力学习便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但是现如今,即使头脑再聪明、理解能力再强、学习再刻苦,都不能保证终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除了聪明的头脑和优秀的理解能力,孩子还需要具备其他能力。解决问题的要领、战略、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所占比重更大。而且时代的发展使孩子的未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传统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前路未卜的现实中行不通,这种具备太多变数与偶然的现况让孩子们备受压力的折磨。

  比起学习压力,更让孩子们挣扎的,是即使努力学习,未来也得不到保障的现实。还有一点令人焦虑的是,孩子们自己大部分的减压行为,其实加重了压力。其中代表性的减压方式便是游戏,因为游戏级别过低是不可能跟其他孩子进行交流的,所以他们会废寝忘食地玩游戏,反倒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游戏也让他们的大脑更加疲惫。

  很多家长认为拥有更多的证书,孩子全面发展才能考取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所以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还奔波于考取各种证书。他们每通过一种考试,有关此项考试的一切便会随之结束。这样一来,孩子们虽然多才多艺,但是却没有一样技艺是他们长时间掌握的,他们只了解皮毛,并且无心深入探索。证书已成为粉饰孩子们能力的装饰。渐渐地,孩子们不想做那些不能装点自己经历、毫不起眼的事情。但是,人不能只做别人看得到的事。这样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形成某种障碍。

  ●来自同龄朋友的帮助越来越少

  现在的孩子每天将“啊,真烦”“气死了”“我有压力”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而他们父辈人的童年又是怎样一幅光景呢?他们的童年也有如山

  的压力吗?事实上,父母们童年所承受的压力虽比不上现在的孩子沉重,但是他们依然承受过成长发育阶段必须承受的压力。只是,他们并不像现在的孩子这般痛苦,不会因为受到同龄人、父母、成绩的困扰而地选择自杀。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承压能力弱,有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为现在文化的变化。特别是,现在孩子的朋友文化与以前大相径庭。

  以前的那个年代也有阴阳怪气的老师,也有需要准备的考试。好像那时候的考试比现在还要多。也会出现刻苦学习,但成绩不升反降的情况。那时的孩子也会因为被父母训斥而伤心难过。但是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没有电玩、没有手机,其他游戏也少得可怜。在这样的情况下,那时的我们是如何释放压力的呢?我们都是和朋友一起释放压力的,尤其是经常和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起分享喜怒哀乐。那时候所谓亲密的朋友并不仅仅是关系好、经常见面这么简单,我们还对彼此内心的想法了如指掌。我甚至认识那位朋友的奶奶,知道那位朋友的父亲是做什么的。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所以我知道那位朋友家的大事小情。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被老师批评,被妈妈责打时,我们都会向彼此倾诉,互相慰藉。以前,我们都步行上学,所以我们可以在上学的路上有说有笑。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我们就把四叶草夹在诗集或随笔集中,当做礼物互相赠送。我们还在小纸条上写下对彼此激励的话语交给对方,也经常写信,但近的孩子却不会写信,他们也不写邮件,而是会发短信或者使用即时聊天工具。

  我经常问现在的孩子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和朋友们交心?”有的孩子回答说“朋友们都说头疼不想听”。还有的孩子表示,虽然在当时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得到了少许的慰藉,但一旦和那位朋友闹翻了,那么这件苦恼便会成为自己的弱点,然后会被传得沸沸扬扬。出于这种考虑,他们不愿意把苦恼告诉朋友们。现在的朋友与过去的朋友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里经常讨论游戏和明星,放假之后便不再见面。但是,以前的朋友即使是放假也经常黏在一起。如果问现在的父母,如今和上学时的好朋友有没有联系,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说有联系。由此看来,虽然与现在相比,过去的孩子可以去的地方不多,可以进行的娱乐也不多,但是因为他们拥有友情,所以他们经得住各种大风大浪。现在的孩子却失去了这种释放压力的渠道。当他们迎来新的学年或者转学到其他学校后,他们的友情便戛然而止了。这种友情只出现于他们生活的某些情景中。这种朋友永远不能成为今后影响他们人生的人。所以现在的孩子更加孤独,更加对释放压力束手无策。

  因为人产生的压力,当然要通过与人沟通来释放。他人对自己施加的压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玩电脑释放出来的。在以前,当朋友哭着说“我妈妈看到我就骂我疯子”时,我就会跟朋友说“我妈妈有时候骂我的话比这还严重呢”并对此深表同情,或者安慰朋友说“虽然你妈妈这么说,但是在我看来你真的很棒”。现在的孩子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即使有一点点压力都会让自己陷入无助中。

  另外,孩子们游戏文化的改变也是原因之一。近孩子们和电脑、手机非常亲近。这些都是父母小时候不曾出现的东西。因此,玩游戏、翻手机成为了孩子们主要的娱乐活动。但是这些设备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父母因为游戏时间问题引起的磕磕绊绊,成为了孩子的又一种压力。另外,孩子们都希望拥有一部性能卓越的手机,但父母们出于价格昂贵、不利于孩子学习的角度考虑,不愿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又产生了矛盾。

  在引起孩子们沉重压力的原因中,缺乏休息时间也是其中之一。孩子们在完成一样学习之后,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便马不停蹄地开展下一门功课的学习了。丝毫没有休息或准备的时间。然而,对人类而言,休息相当重要。虽然在这段时间并没有做什么,但是却异常重要。当一个人想要习得某种知识时,必须进行长期的记忆,而进行长期记忆的时间便是休息时间。如果没有这段放空的时间,即使拼命习得的知识也很难长久记忆。在随意玩耍的这段时间,可以思考一下世界与自我,制定属于自己的计划。但是,近的父母以分钟为单位给孩子制定的学习计划,压迫着孩子,给孩子施加了更沉重的压力。

  ●过于忙碌的父母会使孩子学不会体恤他人

  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然而讽刺的是,现在的孩子却不觉得与父母很亲近。父母为了好好培养孩子长大成人,只要看到孩子有时间,便不停地唠叨着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却没有时间和孩子面对面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或者和孩子一起创造美好的回忆。他们缺少与孩子亲密交流的时间。

  如果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生疏,那么将很难对彼此产生过多的信赖。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孩子们有时会感到委屈,有时会感到失落,有时会感到遗憾。这些情况,只有消除孩子对父母的猜忌,才能得以解决。如果孩子仍存有疑虑,那么他们内心的遗憾与委屈将会转化成愤怒与绝望。父母的一句“不给你买智能手机”便足以让孩子变得绝望和愤怒。他们会因此讨厌父母,即使现在的父母比过去的父母更为孩子操心,更珍视孩子,他们仍旧无法与孩子亲近。因此,孩子会因为父母的一个小小的拒绝或是一句让他们失落的话而心生愤慨。然而,父母即使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怅惘。父母再怎么努力,孩子也会在他们想象不到的地方感到失落。

  现在的父母像处理业务一样养育孩子,不仅会滋生父母子女间的问题,还会破坏孩子的自律性与独立性。他们为孩子包揽了一切,他们替孩子制定计划,替孩子做决定,替孩子打扫卫生,替孩子买东西,送孩子上学放学,所以现在的孩子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事。

  来医院就诊的孩子中,有一名成绩在全校排名前十的中学生。这个孩子的问题是他从来没有单独出行过,他不能独自一个人来医院,即使这只需要二十分钟的公交车程。记得有一次,本来应该让他独自前来就诊,但他却没有出现。事后才知道,原来他上了反方向的公交车,并一直坐到了终点站,然后才原路折回。那次我让这孩子回家以后,便开始担心他有没有安全抵家,连续打了几通电话频繁确认孩子有没有回家。

  现在的孩子即使读了大学,也会觉得在父母的羽翼下才是安全、舒适的。自律性与独立性构成了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也构成了人的气度。在做某件事的时候,自律性与独立性会为人提供强劲的动力,这让人们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委屈,也会坚持下去,让人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忍受漫长的过程。自律性与独立性低下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做出决定。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对他们造成压力,所以他们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表现出来。

  在以前,即使认为父母错了,子女也会顺从地回答“是的”。现在的孩子却不这么认为。不仅仅是父母,孩子们与老师的关系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来我这就诊的孩子一定会问我,“院长,您真不认为这是老师的错吗”,或者“这难道不是我妈妈的错吗”,因为孩子与父母不亲近,所以他们连父母微小的错误都不肯原谅。很多时候我都在感叹:“这样的事情要是放在过去,孩子肯定不会如此反抗……”

  现在的孩子好像很少对其他人的感情产生理解和共鸣,也不会对他人的痛苦报以同情。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如果班上的一个孩子总是欺负另一个孩子,即使我们和被欺负的孩子并不亲近,也会站出来替他出头,冲欺负人的孩子说“你太过分了。为什么要这样”。但是,同样的情况下,现在的孩子会举出各种理由来让自己置身事外,其中之一便是,这件事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根本体会不到对方的感受。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我让这些孩子站在被孤立的孩子的立场想一想,他们就会反问我:“又不是我被孤立,我为什么要理解那个孩子的孤独?”如果我们要寻找孩子变成现在这样的根源,可以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找原因。这是由于在父母子女的关系中,从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沟通。“快点起床、吃完饭去上学、放学后去辅导班”,每天父母都和子女进行着诸如此类的对话。他们没有时间和子女分享其他话题。因此,孩子们从父母那里学不到对他人的体恤,也就是说,他们从不会怜悯他人。

  正确看待压力,才能给孩子有用的帮助

  ●压力并不全是坏事

  妈妈们经常说,“我想让孩子没有压力,二十四小时都快快乐乐”,或者说“我想让孩子一辈子都幸福快乐”。这些愿望有可能实现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父母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消除孩子全部的压力。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承受压力,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压力就如影随形,如果不承受压力,孩子便不可能成长。

  胎儿在母体里的十个月被认为是安静和舒适的。这一时期,即使静静地呆着,各种营养成分都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但是,当母亲开始分娩时,肚子里的胎儿只有以头冲下的状态被推挤出产道,才能够来到这个世间。本来在母体中舒适地游移,突然被推到狭窄的甬道,并且必须凭借自己的力气推挤才能得以崭露头角,对胎儿来说,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这就是孩子先直面的压力。从这一刻开始,孩子便亲身感受到,面对人生中必经的压力,自己必须站出来,并消灭它们。在出生后,孩子的压力也是纷至沓来。有人在自己的屁股上打了一下,会让孩子心情变糟;为了将嘴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清理干净,大人们强制性地撑开孩子的嘴巴,然后用器具在嘴里搅动,直到他们清理干净;大人们还会把孩子的身体包得严严实实;过不了几天还要在大腿内侧注射预防疾病的针剂。这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造成了压力。

  而大人们不能因为孩子讨厌吃固体食物便永远给他吃流质食物,不能因为孩子认生严重,就只让孩子和妈妈一起生活。也不能因为孩子害怕走路而永远不让孩子学步。更没有因为孩子讨厌和妈妈分开,就不送孩子去幼儿园和学校的道理。

  现实中不存在没有压力的幸福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微笑。生病的时候就应该疼痛,悲伤的时候就应该哭泣。当孩子在每一阶段经历的课题、难关、痛苦都过于吃力和挣扎时,父母应该为孩子减轻部分压力,但必须让孩子承受他们应该承受的痛苦。

  比如,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断然的指责让孩子哭着冲进自己房间,然后紧锁上了房门。这种情况下,妈妈不可以立刻跟在孩子后面,对孩子说“妈妈向你承认错误”。这时候的孩子虽然会很伤心,但是父母有必要让他们自己待一会儿。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在伤心的同时,思考“妈妈为什么要那么说我,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学到什么。孩子经受痛苦不一定是件坏事,并且,让孩子一直心情愉悦舒适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还有一些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在压力面前屹立不倒的人,所以这些父母甚至会给孩子制造压力。在压力面前,他们不会为孩子代劳,而会训练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他们会下意识地为难孩子,有时一次,有时两次或三次,或轻或重。在这些父母看来,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成为能够忍受压力、坚强的人。但是事与愿违,父母的这些做法反倒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难以承受。

  在接受治疗的孩子中,有一个在特殊高等学校读二年级的男生。这个孩子从没有出现过青春期孩子应该经历的诸如与同龄人的矛盾、对学业的担忧、与父母的冲突此类情况。父母一直都认为他是一个受压能力很强的孩子。直到有一天,这个孩子脱掉内裤站在了学校女生宿舍楼梯下。一直很优秀的孩子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让学校和父母都惊恐万状。这个孩子其实并不是个受压能力很强的孩子,他只是感觉比较迟钝。即使已经造成了压力,他都对此一无所觉。

  我问这个孩子:“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做出这样的举动呢?”但是他却没有听懂我的意思。他理解不了与感情或者心理有关的话。当我问他在学校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时,他对我说没有困难。这个孩子自己都不明白他当时为什么要做出那种行为,做出那种行为时又是出于怎样一种心理。他的父母都认为既然孩子学习好,学校生活也进行得很好,就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问题。然而,诊疗的结果却非常严峻。这个孩子对于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眼下重要的是什么都没有任何概念。他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这个孩子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服药与商谈治疗。

  小时候的压力如果没能得到妥善释放,那么即使是很小的压力,积少成多都会在以后引起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压力,也不能粉碎压力。只要人类没有生活在无菌室中,只要人类与外界接触、呼吸着空气、进行着相互作用,就必然会承受任何形式的压力。因此,当孩子受到压力时,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减少过分的压力,还应该让他们妥善处理人生发展阶段必须经受的压力。能够妥善管理压力,意味着这个孩子内在的能力得到了强化。压力虽然让人难过和痛苦,但确实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不管怎样,孩子是因为压力而成长的。

  ●对于压力的误解

  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有人都有优缺点。压力也是如此。它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但是至今为止,一说到压力,人们总是强调它否定的一面。它被看作是万病的根源。过度的压力确实对人体有害。它能够诱发失眠、头痛、肌肉痛、抑郁症、神经过敏和肥胖,并且让人免疫力下降,它是引发所有疾病的罪魁。近来,很多针对压力进行的研究纷纷指向了癌。这是因为,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压力能够提升癌症的发病率。

  但是,这并不是压力的全部。适当的压力能够让人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在遇到危险时,能够给予自己适度的保护。压力可以让人在各种情况下做出快速的判断,并且能够让人保持清醒,感觉器官也会变得灵敏,这和我们受外伤时为了防止出血,体内会增加血小板和血液凝固因子是一个道理。我们的身体为了进行自我保护,会做出各种准备。

  我们的身体正在逐渐适应压力,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适当的压力大惊小怪。但问题在于,如果长时间处于压力和紧张状态,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持续承受过度的压力,心跳加速将会持续,身体将会处于戒备状态,所有感觉器官也会长期维持敏感状态。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问题。

  在召开重要的会议之前,我们会有压力。这种情况下,脑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数值会快速上升。它能让人集中精力、卓有成效地处理工作。一般散漫的人多巴胺活性度非常低。一说到多巴胺,人们总把它和压力联系在一起,并认为有关它的一切都不好,但是多巴胺却有一个名字叫做“压力性脑神经传导物质”。这一脑神经传导物质对于挑战新鲜事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压力可以让我们挑战新鲜事物,更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的。但是,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如果在人脑特定区域过于活跃,也会出现问题。这有可能会导致抽动症。如果孩子压力过多,那么容易出现的便是抽动症。一般情况下,孩子们这一区域的多巴胺活性度都比较低,但如果孩子经常抽动,这就表明本来这一区域的多巴胺活性度略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受到了压力,那么他的多巴胺活性度会更高,所以就会导致抽动症。

  即使承受了压力,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抽动的症状。无关压力,很多孩子从一开始在多巴胺的发育上便不均衡。医生们给抽动症的孩子诊断时,常说的话便是“请减轻孩子的压力”。但是,我不认为做出这种诊断的医生是名优秀的医生。在仔细了解孩子的生活后,如果我发现是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事情给孩子造成了压力,我会要求家长减少这一事物对孩子的影响,但如果这件事是生活中必须经历的,那么我会要求家长继续让孩子做这件事。比如,孩子本来没有必要一定成为游泳选手,但是父母却让孩子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还要忙着准备游泳比赛。这种情况下,我会让家长到此为止。因为过分的欲望而勉强孩子去辅导班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学校感到了压力,我会要求父母寻找减少压力的方案,但一定要送孩子去学校。

  冷静地想一想,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事情是孩子必须经历的,即使这些事情会让孩子抽搐。父母不可能连这些事情都替孩子一手包办。即使父母真的这么做了,十年之后,孩子会感到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仔细地思考一下,父母可以帮孩子减少过分的压力,但一定要让孩子经历他们必须面对的压力。让孩子回避压力只是权宜之计。人生在世,总

  有一天要直面它们,到那时将有可能衍生出更严重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果一直不愿直面这些压力,他们终将一事无成。

  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减轻抽动症孩子的压力时,我就会对他说“没关系的,很多名人都有抽动症”,以此来帮助他们肯定自己。我还会安慰这些孩子的妈妈不要因此伤心难过。压力有必要减少,但却不需要消除。消灭压力将使孩子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发育。如果一定要将压力赶尽杀绝,那么孩子终会成为承受不了压力的人。对于压力,我们要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因为他们是孩子,父母就要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幸福、无忧无虑地生活。孩子应该在考试之前担心“考不好该怎么办”,也应该在考试当天精神紧张。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铁甲侠,所以当我们遭受压力时,我们会感到痛苦、苦闷,甚至整个过程都会痛苦之至。

  ●压力无处不在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因为爱,所以珍视。因为珍视,所以想要好好培养。然而,当我们想要尽善尽美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安。当数以万计的信息蜂拥而至时,父母的这种不安又加重了。为了缓解这种不安,父母们会做出各种行为,这些行为也有可能加重孩子的压力。

  认生,是孩子在成长发育阶段理所应当经历的压力。有一个孩子认生有些严重。从家里出来,经过公寓时,总会遇到一两个人,这些人看到可爱的孩子,便会欣然走过来打招呼,冲孩子说“来,打个招呼看看”。每当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就会害怕地躲在妈妈身后。看到这种情况,外人有时会开玩笑地说“你为什么不会打招呼啊”“你为什么讨厌我呢”。在多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之后,这个孩子的妈妈索性不再把孩子带出来。即使有需要外出的事情,她也是选择在晚间出行。对于认生很严重的孩子而言,每天让他们见到很多非特定人群是件非常有负担的事情。但是,父母也不能因此切断孩子与日常生活环境的联系。这样做会加重孩子因认生产生的压力,错过一些可以进行其他重要发展的接触,还有可能产生新的压力。事实上,与孩子相比,这些孩子的父母有可能是因为每当听到别人谈到自己孩子时会非常痛苦,所以才对这些人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很有可能将自己的压力隐藏在了孩子的压力之后。

  有一些妈妈对于初次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并不是很情愿。孩子适应的时间短则两天,正常为一周,长则四周。这些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段适应的时间而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每次都在尝试后放弃。她们说,两周过去了,可孩子还是不愿意去,总是哭闹的话孩子会生病的,所以不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她们还说,在去幼儿园的这段时间孩子感冒严重,所以不能再把孩子送去了。同样,因为和朋友打架,孩子醒来就哭,所以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如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就放弃把孩子送去幼儿园,那么孩子将永远不能适应幼儿园。次被送到幼儿园,孩子也会感到难过。他们要和老师进行眼神交流,要和朋友友好相处,还要承受各种接二连三的小病。但是这种压力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即使难过和痛苦,他们也要亲身经历。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在社交能力的发展上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之后各个时期社交能力的发展将会接连出现问题,环环相扣。终,妈妈的担忧让孩子成长为无法应对压力的人。

  另外,有些父母对孩子一举手一投足都赋予了意义,这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比如,让我们假设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脸被抓伤了。这时妈妈会一边说“受伤了吗”,一边给孩子涂药膏,如果问孩子“怎么受伤的”,大部分孩子都会说“不知道”,孩子有可能真的是在玩耍的时候不经意被抓伤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说一句“涂点药就好了”,然后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但是有些妈妈总喜欢刨根问底“跟妈妈说到底怎么回事,把事情全部告诉妈妈”。这时候孩子便会大喊“我说了不知道”,并因此感到了压力。当这位妈妈在询问幼儿园老师未果后,她便会大发雷霆“孩子回家后发现被抓伤了,老师您怎么能说不知道”。这样的妈妈来到医院总会这样问我:“院长,孩子是不是在对我说谎?”因为妈妈的这些行为,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都会造成孩子的压力。

  有一个父母们不知道的真相,那就是,幼儿所承受的压力大部分来自父母。特别是开始集体学习之前的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还没有过多地接受来自外部的压力,所以他们反而能够很好地承受外部给予的压力。但是父母却不一样。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父母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

  为了让偏食的孩子好好吃饭,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在教孩子写字和说话的过程中也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同样,如厕、培养生活习惯、给孩子添个弟弟或妹妹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很多时候,那些给孩子施加压力的父母本身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压力。他们对于自身和养育孩子没有一个坚定的价值观,周围甚嚣尘上的信息让他们感到不安,他们总是战战兢兢地担心自己所做的事情会对孩子有所伤害。这种过分想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反倒更加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我认为,压力的根本原因是“价值观的混乱”。几年前,在那个一夜之间房价暴涨的时期,我一度陷入了绝望。那时候我们还寄住在父母家,正在为没有早点买房而后悔。但是那时候,我的父亲一直坚信,在地域狭小的国度进行不动产投机是一种罪恶。他始终奉劝我,千万不要在房子上耿耿于怀。但是每当看到在一夜之间便飙升到夸张的房价,我经常后悔不已。然而,我的父亲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看法。每当看到父亲的面孔,我就会想“坚定的信念真的可以减轻人的混乱。虽然周围天翻地覆,但却很少会对信念坚定的人造成压力啊”。这种价值观不仅与如何看待世界有关,也与看待子女教育、养育观、夫妻关系及社会变化的角度和自身的健康有关。

  ●孩子需要帮助

  有一名公司领导,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每天只要一来到公司,便开始折磨手下的员工。面对这种折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叫嚷着“哎哟,真烦,我们去喝一杯吧”,然后跑去借酒消愁;有的人索性不去公司上班;有的人在这位上级上任之后,身体便一直病着,他们会毫无理由地胃痛、头疼,经常跑去看公司附近的内科门诊;有的人会进进出出厕所很多次;有的人会在背地里抱怨“那个人真搞笑”;还有的人会毫无预兆地在某一天递上辞呈。

  这种情况下,能够妥善管理压力的人会和周围可以交心的人交流。“近你有没有感到很痛苦?是不是因为部长新上任,所以我比较敏感?”如果听者也是一位能够妥善管理压力的人,他就会这样回答:“不是你一个人,我也有点痛苦。”“是吧?这该怎么办呢?可能是因为部长初来乍到,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们的情况吧,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一点时间,或者我们应该跟他诚恳地说一说?如果一直都是这种状态,我们很难好好工作……”像这样,对话便会慢慢展开。“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好像压力很重。我这是怎么了?”“你是那种讨厌听到别人说不的完美主义者啊。”“确实是这样。因为现在的我没有得到肯定,所以近来我都在为了别人可以肯定我而努力加班呢。可是不管我怎样做,都不能做好,真的很痛苦。”进行这样的对话不仅能够将自己的烦恼一吐为快,而且还能够给予对方安慰。“即便如此,哪里有像你这样工作出色的人呢?”“真的吗?是的,我做得还是挺出色的。”心态健康的人应该开展这样的对话。

  上面的这段对话包含了所有管理压力的技巧。“我很痛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部长新上任所以难免有些不适应”让自己与对方产生共鸣。“我们该怎么做呢”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人比你更出色”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安慰。“是的,我是有点讨厌听到否定的声音”表明自己接受了对方。然而,即使在成年人中,能够进行这种对话的人也不多。只有情绪管理良好的人,也就是情商较高的人才能做得到。这是因为压力多半由情绪表现出来。可见,想让情绪好好发展,重要的是加强压力的应对能力。

  孩子的一切压力都需要父母的帮助,这与压力是种情绪表现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孩子的情感发育还没有达到可以妥善管理压力的程度。孩子不可能跟妈妈说清楚“妈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现在很痛苦”。他们也不可能自己找到答案,“妈妈这样的性格让我很痛苦”“朋友现在出现了这种状况,但是因为我的这种性格才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所以我要改正”。我们不能说在幼儿期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孩子可以完成情绪的发育。有些中学生和高中生的情绪发育仍然很不成熟。但是,情商发育很好的父母在遇到孩子压力的问题时,会像上面对话中谈话的朋友那样,一边问孩子“妈妈觉得你近有点难过”,一边解读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承受压力。如果父母的情绪发育还不成熟,不能给予孩子任何帮助,那么孩子将会深陷压力的泥潭,终成长为不能妥善管理压力的成年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情绪发育良好的父母会成为孩子的“另一个自己”。他们会像孩子的影子一样,紧紧地跟在孩子后面,为孩子尚未成熟的发育做补充。孩子在学习使用筷子时,父母会把孩子的手握在手中,手把手地反复教孩子使用的方法。同样,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换成妈妈,那时候也会非常生气的。他那样做太令人伤心了。”诸如此类,这些父母会在推测孩子内心感受之后,直接将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到“啊,原来我心里是这样想的啊。看来我确实应该生气,确实应该发火”。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情感能够得到发展。孩子读到小学高年级、初中或者高中时,父母则要彻底成为孩子的协助者。协助者不是在时间站出来的人,而是在对方主动寻求帮助后,再为对方提供帮助的人。这与公司新进职员在向前辈询问“这个该如何处理”后,前辈才会指导他是一个道理。父母应该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帮助他,在预防孩子犯下致命错误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简短而有力的信息。父母需要认识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应该逐渐淡出孩子的周围,只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出现。

  在孩子小时候,亲子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这意味着如影随形、紧紧相拥、相互依偎、随时随地的肢体接触,亲密到孩子每天把“我喜欢妈妈了。我长大了也要和妈妈住在一起”这句话挂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孩子的压力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孩子的压力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孩子的压力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榜样家长“王人平作序推荐

  洞悉孩子孤独的内心,教会他释放压力的法则

  走近孩子,为他提供真正需要的帮助

  让压力成为孩子成长的踏板,帮他更加自信、健康地成长

  深入剖析——

  5类你难以觉察,却对孩子伤害巨大的无形压力

  全面解决——

  升学压力、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等诸多成长难题


书摘插图


前言

帮助孩子建立管理压力的能力

亲子育儿名博、新浪“2012年度中国榜样家长” 王人平

孩子会有什么压力?衣食住行几乎都是父母来负责解决,多是学习成绩上的要求带来一些压力而已,怎么能比得了父母要面对的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呢?这应该是很多父母内心的想法,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相比于成年人而言,孩子要承受更多更大的压力,因为成年人相对思维成熟,表达情绪情感、寻求帮助、给予慰藉的能力都要比孩子强,所以也就有更多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孩子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不清楚该如何表达情绪、缓解压力,所以我们常看到年幼的孩子哭闹、打人咬人、满地打滚等,看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争执、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其实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的反应。

那么孩子到底面临哪些压力呢?吴恩瑛博士的这本《孩子的压力》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解读。她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同龄人相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五个方面做出详细的阐述,一些是我们日常容易察觉的,比如孩子刚刚去幼儿园时的分离焦虑,被同龄人欺负,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之间常吵架等等,还有很多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比如吃饭、睡觉、起床、阅读,甚至假期、游戏、动画片等等。

既然孩子面临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压力,而过度的压力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身心伤害,那该如何帮助孩子去面对和管理他们自己的压力呢?

首先,父母要能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每个父母都说自己是爱孩子的,然而有多少父母以“控制”为爱,不断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增加孩子的压力。孩子压力的来源其实是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怕被父母遗弃,因为孩子常常感受到父母爱的其实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表现;不是现实中的他,而是期待中的他。所以说,对孩子而言,的幸福就是时刻有被爱的把握,即使自己是不完美的。唯有全然的接纳和支持,会让孩子正视各种压力,坦然地面对失败,义无反顾地去争取成功!

其次,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面对和管理自己的压力,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都是给孩子的一个示范。如果我们自己就缺乏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和正面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遇到生活中的一点点压力和挫折就不停地抱怨,消极地放弃,那又如何能传递给孩子面对压力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所以,为人父母,我们自己要先做好压力管理,让自己的生命处于愉悦的状态,才可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同时这本身也是给孩子做了一个优秀的压力管理和情绪表达示范。

帮孩子建立起管理压力的能力,父母要用心去学习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特征方面共性的知识,用心去观察孩子天赋秉性方面的个性差异。我们常常抱怨孩子无理取闹,其实,多是我们自己不够用心,或没有能力去解读和及时回应孩子真实的需求。当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感受、需求和动机,而不是行为;当我们能参透生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场竞赛,对孩子生长发育规律了然于胸,并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成就自己时,我们自然会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和从容,自然会增加孩子面对各种压力,解决各种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孩子因受自身年龄、生活经验、认知和思维能力等的限制,管理压力的能力自然非常有限。所以父母不仅要做好榜样,还需要通过演示、游戏、绘本、故事等形式,逐步教会孩子更多识别各种压力,理性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当我们在规范孩子一些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是否能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愿望?是否帮孩子学会更多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比如让孩子拥抱情绪,想哭就哭会儿吧;鼓励孩子跟朋友、同学、父母倾诉;用涂鸦的方式,画出心中的不满;用歌声唱出心情;用打球,跑步,甚至摔打枕头、沙袋等释放体能;用写日记的方式整理情绪等等。

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各种压力,这就是成长的本质。我们对孩子问题的焦虑和恐惧本身比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孩子的伤害更大。我们的担忧本身往往就会成为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削弱孩子的自信和力量。所以,把关注点放在我们渴望的事情上,而非我们的担忧上,多一些信任和祝福,而不是焦虑和担忧,孩子有他自己的命运。

压力是无法回避的,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或多或少会面对的。真正的问题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如何面对压力,表达情绪。吴恩瑛博士的这本书在孩子的压力管理方面,给出了父母很多好的建议和方法,《孩子的压力》读来非常受用。然而细读之下,我又觉得,这本书写的其实不仅限于孩子的压力问题,背后体现的是父母该如何去爱孩子,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作者提醒我们,唯有对孩子的尊严、价值和性的尊重,对孩子内在自我成长动力和能力的信任,才可能帮孩子建立起他直面人生各种压力的勇气和智慧,终成就孩子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


书籍介绍

《孩子的压力》内容简介:我们常说做个大人真难真累,好想回到童年。我们常常戏称,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不愁吃不愁穿,出门四个大人伺候,又能弹钢琴,又能学画画,嘴里说流利洋文,手里拿着好玩的玩具,身上穿着高档的衣服,比起爸妈小时候,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们能有什么不满足,能有什么不开心的?

也许你不了解,孩子的压力其实比我们还大。《孩子的压力》告诉家长,孩子从小到大都有压力,有些压力超乎大人的想象,大多数是家长看不见的。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压力,除非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者表现出很累的样子。很多时候,孩子不太会告诉父母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如幼小的孩子会因大小便、学习走路、和小伙伴抢玩具、去幼儿园等无法表达的压力;上小学的孩子会因学习成绩、被孤立、攀比甚至玩游戏等事情而感觉有压力;而大孩子则会因我们熟知的升学、人际关系、相貌……等等问题而产生压力。

是谁在给孩子施加压力?除了生长的大环境,你知道吗?有些压力是我们父母制造的。

吴恩瑛博士经过20年的儿童心理研究,曾被哈佛大学以及诸多著名外国大学邀请作讲座。《孩子的压力》是她站在孩子的立场,给父母们讲述了孩子的真实故事。《孩子的压力》就像走入孩子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和一幅地图,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各种压力,帮助孩子从小建立应对、管理压力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对父母的人生也具有极大的益处。

通过《孩子的压力》,爸爸妈妈终于可以理解一直不被他们察觉的孩子的苦恼与伤痛,以此走近孩子,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帮助。

海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赚了(98+)
  • 服务好(593+)
  • 图书多(621+)
  • 盗版少(332+)
  • 五星好评(260+)
  • 好评多(556+)
  • 强烈推荐(487+)
  • 简单(183+)

下载评价

  • 网友 家***丝: ( 2024-12-25 14:56:15 )

    好6666666

  • 网友 堵***洁: ( 2025-01-18 12:03:0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寇***音: ( 2024-12-22 18:03:03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冯***丽: ( 2025-01-01 07:06:5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戈***玉: ( 2025-01-03 17:10:23 )

    特别棒

  • 网友 利***巧: ( 2024-12-30 03:05:12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索***宸: ( 2024-12-21 08:30:30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曾***文: ( 2025-01-14 23:13:53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邱***洋: ( 2024-12-20 16:51:2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宓***莉: ( 2025-01-18 13:08:18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苍***如: ( 2025-01-07 06:40:06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谢***灵: ( 2025-01-08 08:29:37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权***波: ( 2025-01-08 17:21:35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訾***晴: ( 2025-01-01 11:34:4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