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北师大博导权威审定版,指引全球数亿孩子成才的教育圣经,畅销全球110个国家,父母和教师的经典教育方案。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北师大博导权威审定版,指引全球数亿孩子成才的教育圣经,畅销全球110个国家,父母和教师的经典教育方案。精美图片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北师大博导权威审定版,指引全球数亿孩子成才的教育圣经,畅销全球110个国家,父母和教师的经典教育方案。电子书下载地址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北师大博导权威审定版,指引全球数亿孩子成才的教育圣经,畅销全球110个国家,父母和教师的经典教育方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北师大博导权威审定版,指引全球数亿孩子成才的教育圣经,畅销全球110个国家,父母和教师的经典教育方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900835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0.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00:02:29

内容简介:

  凝聚蒙台梭利5部经典著作之精华

指导全球数亿孩子成才的教育圣经

被译为37种文字,风靡全球110个国家

北师大博导审定,更适合中国家长阅读及运用

《蒙台梭利教育精华》是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及“儿童之家”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书中针对6岁之前儿童发展的特点,指导家长和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为孩子提供满足其发展需要的环境,通过在儿童敏感期的正确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内在生命力,实现儿童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计算能力、运动能力、独立能力以及好性格的养成。

为什么孩子那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

为什么孩子会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跑动,一点儿也坐不住?

为什么孩子不能顺利适应幼儿园和小学生活?

为什么有的孩子性格软弱,情绪不稳定?

你能否做到在家教中无论奖励和赏罚,都充分尊重孩子?

如何做到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

为什么孩子的发展会产生与成人的愿望相背离的情况呢?

……

这些在育儿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的难题,本书的作者早已为你做了解答。认真读完这本书,你将会有非常的收获。


书籍目录:

第一章成长的秘密

 孩子的精神深深地隐藏着,并不立即表现出来,通过适宜环境的刺激和自身的努力形成着自己的个性。

 奇迹:天使降临人间

 成长:开始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

 独立:让孩子按自然规律长大

 帮助:而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

 呵护:给孩子一张最适合他们的床

 活动能力对道德和智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让孩子的兴趣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

第二章巨大的吸收力量

 孩子的学习与成人不同,不是用大脑而是用心理能力来直接吸收知识的。

 让母爱回归天性自然

 更多地关注婴儿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最敏锐、最热情的观察者

 正确帮助努力模仿的儿童

 内部的控制才能使孩子集中精力

 孩子的正常发展来自于专注某项工作

 最难得的是有意志力控制的服从

 自由是发展的前提

 将孩子想要占有的从事物本身转移到事物所包含的知识上

第三章敏感期的活力与激情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握住孩子敏感期的良机,让孩子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1~4岁)

 感官敏感期(1~4岁)

 语言敏感期(1~4岁)

 细节敏感期(1.5~4岁)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文化敏感期(6~9岁)

第四章各种能力的均衡培养

 创造者是孩子,不是父母,家长们一定要保持非常被动的态度,不能盲目、不合时宜地干预孩子。

 注意力

 想象力

 运动能力

 独立能力

 智力

 意志力

 性格

第五章不要用爱控制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往往事倍功半,弄巧成拙,自认为尽了最大努力爱孩子,可孩子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成人眼里的孩子

 育人的核心是爱

 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

 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尊心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孩子回归自然

 己所不能,勿施于孩子

 最好的奖励是孩子的自我奖励

第六章教育:正确满足孩子的需要

 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以自然的方式去成长。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

 好老师让孩子终生受益

 简单明了的授课方式

 出人意料的写字才能

 放养的孩子更健康

 体格训练

 感觉训练

 常用的教学用具

附录:蒙台梭利生平


作者介绍: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她在长期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发展了别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并创立了“儿童之家”,在那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由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开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内在潜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和健全的人格。

  本书是在综合蒙台梭利历年所写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有吸引力的心智》五本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编译而成。围绕儿童发展的主线,给予家长和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和提示,使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在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呵护:给孩子一张最适合他们的床

  人生的最初两年会影响人的一生,婴儿有很大的心理潜能,我们对此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儿童非常敏感,一点点粗鲁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当儿童的发展达到他能够独立行动的时候,他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也就开始了。当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阻止儿童看和听,进而阻止他征服他自己的世界。但是,当儿童开始独立走路、触摸、行动的时候,情况就另当别论了。即使一个成年人非常爱他的孩子,也会在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成人的心态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双方不做一些调整,就无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但是事实上,由于儿童弱小无力,只能任人摆布,因此很多时候这些调整只是为了使成人自身更加便利,对儿童有利的很少。儿童的行动如果和成人的需要和要求不一致,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制止。尤其是成人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心态,他们确信他们的做法确实给了孩子深厚的爱和奉献。

  但是,成人的这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心态把成人的贪婪掩饰起来了,使他可以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拥有的任何东西。成人害怕儿童打扰到他的安宁,就打着“为了维护儿童的健康,应该让他多睡些”的口号。

  有的缺乏教养的成人,为了不让孩子打扰他,可能会对孩子大声喊叫、打骂,并把他们赶到大街上去。但为了不让自己内疚,过后又会亲昵地抚摸和热烈地吻他,以表明他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有些人的表现看起来似乎好一些,他们会表现出爱、献身、责任感和表面上的自我控制。不过实际上他们都乐于摆脱子女对他们的纠缠。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看管,让他们带着孩子散步或是哄孩子睡觉。

  当儿童刚学会走路,开始对自己的自由活动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就遇到了一群巨人阻拦他的每一个举动。儿童所处的境地跟当初摩西把希伯来人带出埃及时的处境很相似。当他们克服沙漠的种种困扰踏进绿洲的时候,首先就必须面对战争,对战争的痛苦回忆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导致他们在沙漠里漫无目标地徘徊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因精疲力竭而死去。

  成人的自然法则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不受侵犯。在某些民族中这些倾向可能变得极端强烈。这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的根源隐藏在人类心灵的潜意识的深处。这种现象最高可感知的最细微的表现,就是成年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宁和财产,免遭新一代的侵犯。他们不断地做出努力,拼命地斗争,因为这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斗争。这种父母和儿童之间的斗争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成人会心安理得地说:“儿童不应该到处乱走,他不应该乱碰东西,他不应该大声说话或吵闹,他应该多躺着,他应该多吃喝睡,他应该自己到户外去玩。”那些懒惰的父母选择了最省力、最轻松的办法,他们干脆打发自己的孩子去睡觉。

  谁会在让儿童睡觉这一点上犹豫不决呢?虽然有的儿童很快地服从了,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也不是一个喜欢睡大觉的人。当然,他需要正常的睡眠时间,但是必须区分什么是适宜的睡眠,什么是人为强制的睡眠。一个强者可以通过暗示的力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一个强迫儿童服从和遵守他制定的睡眠时间表的成人,就是在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志不动声色地强加给儿童。

  不管是博学的还是无知的父母,或者其他的照料者,都会协力促使这个充满生气、活跃的儿童去睡觉。在很多家庭里,三四个月大甚至三四岁大的儿童都被要求过度睡眠。然而,在一些无暇顾及自己小孩的家庭中,这些孩子却可以整天到处奔跑,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这些儿童在入学以后往往要比过度睡眠的儿童更容易安静下来。有一个7岁的男孩曾经对我说,因为他的父母总是在夜色降临之前就让他去睡觉,所以他从来没有看到过星星。他很想在某个夜晚爬到山顶上去,躺着那里的草地上看看。成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给儿童带来的影响,他们觉得孩子一到黄昏就去睡觉,养成这样的习惯太好了。其实,这是他们为自己可以自由地干自己的事情找出的借口。

  儿童的床,也会成为儿童痛苦的根源。每一次入睡都要发生一次争执和战斗,而最后都是以他们屈服而告终。事实上,床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园地,我们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什么样的床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我们把装有围栏的柔软、美丽的小婴儿床和宽敞的成人床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婴儿床就像一只悬空的鸟笼,很多时间他都自己呆在这样的鸟笼里。这样他的父母在照料他时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不必担心他会从床上掉下来。并且,儿童的房间被窗帘遮挡,清晨的阳光也不会打扰到他的睡眠。

  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能够给予儿童心理发展较大帮助的是,给孩子一张适合他需要的床,以及不让他睡眠超过必要的时间。应该允许儿童疲惫的时候就去睡觉,当他想要起床的时候就爬起来。因此我们建议,废除婴儿床,给儿童提供一张贴在地板上的矮床,这样,儿童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躺在那里或起床活动了。像所有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生活发展的事物一样,给儿童提供一张小床是很实用的。儿童需要的东西往往很简单,那些复杂的东西往往会阻碍儿童的发展而不是起到促进作用。在许多家庭里,把一张小床垫放在地板上,盖上一条又大又软的毯子,由此改变了儿童的睡眠习惯。这样,一到晚上儿童就可以自己高兴地去睡觉,早晨起床也不会打扰到任何人。这些例子表明,如果成人错误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在照料孩子的时候就会费力不讨好。事实上,由于成人自私心态的影响,他们一直违背了儿童的需要,这种心态是需要克服的。

  从所有这一切我们应该明白,成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才能为儿童的生活提供真正的帮助。成人不应该再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可随意支配的物品,一个绝对服从的应声虫。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成人所起到的作用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儿童本身。成人必须努力地了解儿童,这样才能适当地帮助他们,这应该是所有父母的目的和愿望,也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和愿望。由于儿童比成人弱小,成人必须控制自己的影响,倾听儿童的心声。也就是说,成人应把理解和追随儿童作为一种职责。

   活动能力对道德和智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无目的的微弱努力

  在儿童能够像他所看到的成人那样,以一种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方式行动之前,他已经开始有目的地活动了,但是他使用东西的方式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常常是无法理解的。在儿童1岁半到3岁之间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我曾经看到一个18个月大的儿童,他发现了一叠刚刚熨平的餐巾整齐地堆放在一起。这个小家伙拿起其中的一块餐巾,极其小心地捧起它,并用另一只手放在毛巾上面,使折叠整齐的餐巾不至于散开。他走到房间斜对面的角落,把餐巾放在那里的地板上说“一块”,然后又像他来的时候那样走回去,之后又用同样的方式走到角落里,把第二块餐巾放在第一块餐巾上面,又说了一遍“一块”。他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过程,直到把所有的餐巾都拿到那个角落为止。然后,他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又把所有的餐巾一块一块地放回到原来的地方。虽然这些餐巾不像最初放置时那样完美,但仍然折叠得相当好。如果在这个漫长的调换过程中,没有其他人打扰他,这对儿童来说反而比较幸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儿童不知道多少次听到成人在他背后大声叫喊:“停下来别动,别碰那些东西!”为了不让孩子碰东西,孩子细嫩的小手挨了很多次打。

  儿童还有其他喜欢的活动,比如把大的墨水瓶或盒子的盖子拿起来又盖下去,或者是来回开关橱柜的门。这些东西对小孩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是因为它们是父亲或母亲桌子上的东西,或者是起居室家具上的一部分,因此父母会禁止孩子碰它们。这时候父母和孩子就会为此而发生冲突,而这种冲突又会导致儿童发脾气,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实际上,儿童并不是真的想要这样一个瓶子,他只是想要一个能有同样玩法的东西而已。

  诸如此类的活动,它们都没有什么外在的目的,都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最初的微弱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许多专门为年幼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感官材料,如,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圆柱体,它们正好可以嵌入木板上不同的孔洞之中,由于这些东西能满足儿童生活中某个时期的需要,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按照儿童独立的想法,以上这些都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但是,在成人的思想中却有着根深蒂固的障碍,使得这个理想很难获得实现。一个成年人,即使他同意儿童的要求,允许儿童自由地触摸和到处搬运东西,也会在内心涌起一种冲动,想要去支配儿童行动的冲动。

  比如,有一位妇女,她有一个两岁半的儿子,虽然她没有限制孩子搬东西,但是却总想替他做点什么。有一天,她看到儿子把装满水的一只水罐拿到客厅里去。她注意到,孩子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他缓慢费力地穿过房间。他一边走好像一边对自己说:“要当心,要当心。”这个水罐很重,孩子的母亲忍不住要去帮他,母亲拎起水罐,帮孩子把它拿到要去的地方,但是这个孩子却很伤心,感觉受了委屈。他的母亲承认说她也很难过,但是她还是认为这么做是对的。她说,虽然她也认识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是必须的,但是她又觉得,让孩子搞得精疲力竭,并且浪费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因为对于这件事情,她只要一刹那就可以完成了。

  这个妇女在向我咨询的时候说:“我知道我做错了。”我思考了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对孩子的吝啬”,它产生于要保护自己财产的欲望。我问她:“你有没有轻巧一点的瓷器?让你的孩子拿一个比较轻巧的东西,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这位妇女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她告诉我,她的孩子十分小心地拿着那个小瓦罐,每走一步都要停一停,最后他安全地把瓦罐送到了目的地。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母亲情感很复杂,一是为孩子完成了这项工作而感到高兴,二是为她的瓦罐担心,但是这次她还是让孩子完成了这项工作,因为她的儿子非常渴望做这件事,并且这对他的心理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另一次,我把一块抹布放在一个14个月大的小女孩手中,这样她可以做些清洁工作。当她坐下来时,她用抹布擦了许多明亮的小东西,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高兴。但她的母亲却不愿意给她的孩子提供这样的东西,因为她觉得这些不适合如此小的孩子。

  一个并不理解儿童工作本能重要性的成人会对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感到惊叹不已。成人意识到,为了儿童的发展,他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必须抛弃他的某些脾性,降低对环境的要求,但是这是跟他日常生活的环境极不相容的,但是这又是必须的。因为,如果不让儿童接触他周围的环境,就像以前做的那样,就会阻碍他的成长,这就好像不允许他们学习如何说话一样。

  解决这种冲突的办法,是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可以展现他强烈的渴望。当儿童说他的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因为他的牙牙学语在家人听来是一种欢乐的声音。但是,他的小手要想工作,就得要有东西来配合,这种东西要能够刺激到儿童的活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儿童活动时所花费的体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有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拿了一只大面包,面包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的双手无法承受,不得不把它紧靠在身体上。她被迫挺着肚子走路,这样一来就没法看清脚下的路了。在这张照片里,还有一条狗伴随着她,好像随时要去抢她手里的面包。照片的背景是成人都在注视着她,他们都在克制自己,不冲上去帮孩子拿面包。

  许多时候,年纪很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发展出的本领和技能,的确让我们惊叹不已。

  行走是为了完善能力

  在照顾儿童时,成人应该遵循的行为方式应该是放弃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使自己适应生长中儿童的需要。例如较高等的动物是本能地使自己适应于幼仔的需要。当一头小象被它的母亲带入成年象群时,这些大象就会放慢自己的步伐以适应小象的步调,当小象因疲劳而停下来时,它们也都停下来。

  在各种文化中,都可以发现对儿童有各种类似的照顾。有一天,我看到一位日本人,这位父亲正带着他一岁半的儿子散步。我跟在他们后面,突然发现这个小孩用手臂抱住她父亲的腿。这位父亲就站在那里不动,让孩子绕着他的腿转,当孩子玩够了以后,他们又开始了缓慢的散步。过了一会儿,这个小孩坐在路边,父亲就站在他身边等他,这位父亲的表情是严肃的,但十分自然。他并没有做什么异乎寻常的事情,他仅仅是作为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孩子散步。

  这种散步最适宜于正在学习如何协调许多不同动作的儿童,因为靠两条腿维持平衡和前进需要这些动作。

  虽然人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四肢,但是人是用两条腿走路的,而不是用四肢行走。猴子的手臂很长,可以辅助它们在地上行走。人是唯一完全依靠两条腿来平衡走路的动物。

  四足动物行走时,会交替地抬起一条前腿和另一侧的后腿,让另一条前腿和后腿着地,并交替进行着。但人走路时,先用一条腿支撑自己,然后换另一条腿。大自然已经解决了行走的难题,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而已。动物是本能地学会行走,而人类是通过主观的努力才学会走路的。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仅仅等待这种能力的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父母欣喜地看到孩子迈出的第一步,这也意味着儿童对自己的征服。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降生,他从一个不能自主行动的人变成了一个具有主动性的人。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在迈出第一步之后,他仍然需要经常练习,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是个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当儿童试图走路的时候,他受到一种不可压抑的冲动的驱使,他表现得勇敢无畏,甚至有点莽撞,就像一个真正的士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向胜利冲刺。儿童追求目标的强烈渴望促使成人用防护设施把他们围起来,这些设施反而影响了儿童的发展,成为儿童行走的障碍。有的时候儿童的腿已经强有力了,成人仍然把儿童关在学步车里或婴儿车里练习走路。

  由于儿童年龄的限制,他的腿比较短小,因此他还没有耐力走远路,因此当成人带儿童外出时,就会仍然把他放在手推车里推着走,而儿童也不得不向那些不肯放慢脚步的成人妥协。即使带儿童外出的成人是保姆,也是儿童去适应保姆,而不是保姆去适应儿童。保姆按照自己的速度直接走到室外活动的预定场地,推着载着小孩的手推车,看起来像是推着去市场买蔬菜的小推车,而只有到了公园,它才让小孩走出手推车。很多时候,她只是坐在旁边两眼注视着儿童在草坪上走动。她所做的这一切仅仅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可以看出,儿童身体的发展得到了关心,但他的内在精神需求却未得到重视。

  1岁半到2岁的儿童可以走好几千米的路,可以爬斜坡和梯子等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但是跟成人相比,他的行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成人走路是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因此他会以稳健的步伐径直走到目的地。相反,婴儿的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内在所具有的某种创造性的东西。他走得很慢,还没有一种有节奏的步伐,他也不是为了去某个最终的目的地。他的行动是被他所直接看到的周围物体所引起的。如果成人想要帮助这个儿童,他必须让自己适应儿童的步速和他最终的目的地。

  在那不勒斯,我曾经看到一对夫妇,他们最小的孩子1岁半。在夏季到海边去,他们必须经过一条长约一英里的陡峭的下坡路,而这条路手推车或马车都无法通行。这对年轻的夫妇本来想把孩子抱在怀里,可是发现实在太累了。最后,是孩子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时而走路,时而奔跑,走完了这段路。有时,他还会伫立在花边,或坐在草坪上,或站着看一些动物。有一次,他呆呆地站了几乎15分钟,凝视着草坪上的一头驴。这个儿童缓慢地行走在这条路上,他可以毫不疲劳地每天上下这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在西班牙,我认识两个年龄在2岁到3岁的儿童,他们都能够走一英里半的路,还有许多儿童能够在窄而陡的梯子上上上下下一个多小时。

  干预孩子走路有时会导致他的反常行为。有些母亲在提到他们的孩子做上面提到的一些活动时,说孩子的表现非常不正常。有一位母亲曾经就她的孩子发脾气的事情咨询我。她的小孩只是在几天前才开始学习走路的,任何时候,只要一看到梯子就会尖叫,当有人抱着她登上楼梯或下楼梯时,她就几乎激动得发疯。她母亲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罢了。但是很明显,这个小孩只是想自己爬上爬下楼梯。楼梯的台阶对她更有吸引力,她可以把手搁在台阶上,或坐在台阶上。对她来说,楼梯要比旷野里有趣多了,在旷野上她的双脚被草遮没,也找不到任何地方搁她的手,然而她却只被允许在这样的地方散步。

  儿童天生喜欢行走和奔跑,滑梯上总是挤满了儿童,他们登上登下,爬来爬去。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街上奔来奔去,毫不费力就能避开车辆,甚至能在汽车和卡车的门旁攀拉座位,尽管这是危险的,但他们却不会像富家子弟那样由于羞怯而变得迟钝,甚至最终变得懒散起来。可以看出,这两种儿童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帮助。贫穷的孩子被抛弃在大街这种危险的成人环境中,而富家子弟却在同样的环境中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和阻碍。

  处于正在变为一个成人并进而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过程中的儿童,也许正如犹太人期望的救世主弥赛亚所说的那样,无处容身。

  别害怕伸出来的小手

  与人类智力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身体运动,是用来说话的舌头的运动和用来工作的手的运动。从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经过削凿和打磨的石块就可以推断出,在史前期已经有人类存在了。工具的运用标志着地球上有生命的机体在生物发展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人类用手把言语刻录到石块上时,言语本身就成为人类历史的记录。人类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自由地运用双手,也就是说,手不再是运动的手段,而是智慧的工具。正是这种功能,不仅显示了人类居于万物灵长的地位,而且表现了人类天性的和谐统一。

  人的手是如此精巧和复杂,它不仅展示出人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是靠双手征服了环境,并在理智的指导下改变了环境,进而实现了他改造世界的使命。

  所以说,如果我们想确定一个儿童的智力发展程度,我们就应该根据他们最初呈现的现象来考虑他的“智力活动”,即我们应该研究儿童的语言和在劳动中对手的运用。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两种智力的外部表现,并且许多人都坚信不移地认为,它们是人类的主要特征。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人们仅仅把语言、手势的重要性与成人社会的某些现象联系在一起。例如,当男人向女人求婚时,他会拉起她的手,向她许下承诺,当他们结婚时,他们会拉起手许下誓言。还有在宣誓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举手宣讲誓言。手还被大量地运用于宗教仪式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些不同的例子可以表明,人们是如何潜意识地把手当作内在自我的表达方式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还有什么活动能比儿童的手的发展更令人惊叹的呢?因此,我们应该热切地期待着儿童朝着外界物体伸出小手的举动。

  这是小手第一次有智慧的举动,这种举动意味着儿童想要融入这个世界之中,对于这样的活动,成人应该在心中充满赞美才对。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有些成年人恰好相反,他们害怕孩子的小手伸出来,拿一些本身毫无价值和无关紧要的东西,他们认为这种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为了不让儿童拿到,他们千方百计地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不让儿童拿到。我们总是听到成人说“不要碰这个”、“别动,安静”这样的话语。这种话语潜藏着成人的一种焦虑,基于这种焦虑成人筑起了一道防线,并且还请求其他成人的帮助。这些成年人好像正在秘密地与侵犯了他的安宁和财产的力量作斗争一样。

  为了促进自身心智的发展,儿童必须在周围的环境中找到可以看和听的东西。因为儿童必须要通过运动,通过运用双手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需要提供能帮助他运动的东西,并给他提供活动的机会。但是在家庭中往往忽视了儿童的这种需要,儿童周围的东西都是属于成人所有的并且由他们使用,这些东西对儿童来说是被禁止接触的,他被告知不许随意碰任何东西。虽然成人是为了避免儿童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和减少自身的麻烦,但是这种行为往往忽视了儿童发展的需要,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如果一个儿童成功地抓到了某个东西,他就像饥饿的小狗发现了一块骨头一样,从并不能给他营养的物体中寻求营养,并且还害怕有人会把它夺走。

  儿童的运动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他是在自我的指导下,对这种有组织的运动进行必不可少的协调工作。在这种协调过程中,他的心智不断发展,他的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协调、组织和统一。因此,儿童必须能自由地决定和完成他想做的事情。由于他正处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所以他的运动有一个特征,就是这种运动并不是出于偶然和漫无目的。也就是说,儿童并非仅仅是无目的地跑、跳和拿东西,并把屋子搞得满地狼藉。儿童的建设性活动是从别人的活动中得到的启发,他会努力地去模仿成人使用或操纵某物的方式。如在使用同样的东西时,儿童试图像他周围的成人一样去做。因此,儿童的活动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儿童想要在生活中模仿成人的动作,如扫地、洗盘子、洗衣服、倒水、洗澡、梳头、穿衣等。但是这种表述并不确切,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模仿行为。儿童的建设性活动有一种精神起因,也就是说认识是先于行动的。当一个儿童在做某件事之前,已经知道他想做什么。因此,当他看到另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时,他也渴望自己去做,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当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他人说话时,他也想与人进行交流,这时他的记忆力帮助他把以前听到的词汇记住,在一定的时候,他就会根据此时的需要,来运用适当的词汇。并且儿童所做的绝不是机械模仿,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新书已上市,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41223.html

本书是在综合蒙台梭利历年所写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有吸引力的心智》五本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编译而成。围绕儿童发展的主线,给予家长和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和提示,使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在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主任、教育学博导朱旭东教授审定,将蒙台梭利的教育精华与中国家庭现状相结合,指导父母更好地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运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中。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在朋友的介绍下,读了这本书,觉得该书的教育理念非常应该值得提倡!虽然是一个世纪前的理念,可至今仍是非常实用!真让我感叹西方的教育理念的先进!凡是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知道这些教育理念,更应该去实践这些教育念,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有所进步。

  ——骑着白马的小猪

  本书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教育家对儿童教育和成长的最科学生动的刻画,作者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示了成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描述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之作。

  ——vbjott


前言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儿童教育家。她在长期的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儿童之家”,发展了别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并在不懈的努力下,向世界各国宣讲她的教育理念,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认为,童年是人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其著作中,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就是发现儿童的成长秘密、发展儿童的内在潜力和规律,给儿童以自由,尊重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自由发展。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是独立的、不断发展着的完整个体,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儿童身上这一自然发展的神奇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发展,使他们的生命犹如一幅潜能不断彰显和展开的画卷。蒙台梭利在探究童年的秘密时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因此,蒙台梭利提倡教育家、教师和父母都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给儿童以引导、帮助和鼓励。

在蒙台梭利思想中,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想要独立地探寻世界的奥秘,但是成人经常用自己的节奏代替儿童的节奏,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儿童来思考。成人应该明白,儿童不是容器,不是大人们的附庸,儿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成人只有在内心深处尊重孩子,努力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平等的沟通,认真研究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要,才能逐步发现孩子自身拥有无限发展的内在生命力,就像一颗蕴藏着生命活力和发展潜能的种子,它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吸收有益的养分,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用心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为孩子提供满足其心理发展需要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内在生命力的自然发展。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认为自己爱孩子,甚至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但是,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正是自己的爱,或者说正是父母以爱的名义让自己孩子的心灵受到不利的影响和伤害。在此并非否定父母的爱,而是他们爱的方式与方法不对。正所谓“教子有方”,所以,除了爱,父母更应该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它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生理、心理成长的变化情形与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孩子心智与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发展成为最有用、最有效率、最幸福的人!”而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法,是一套非常实用的、操作性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能在不损害幼儿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达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教育法通过使用丰富的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以及自然人文教育,培养儿童独立、自信、乐群、注意力集中、意志坚定的优良品质,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蒙氏幼儿教育法始终贯穿其幼儿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其自由原则、独立原则的具体操作和体现。

本书是在综合蒙台梭利历年所写《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吸收性心智》五本重要著作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编译而成。以发现童年的秘密为起点,在儿童有吸收力的心智的基础上,发现儿童的敏感期,同时在培养儿童各方面能力的过程中给予日常生活中教育的指导以及学习的环境的准备,通篇围绕儿童发展的主线,给予家长和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和提示,使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在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使得儿童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发现成长的秘密。从降生那刻开始,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蒙台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儿童的精神深深地隐藏着,并不立即表现出来,他通过适宜环境的刺激和自身的努力形成着自己的个性。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觉醒,并按其自身规律使其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激活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学习与成人不同,他们不是用大脑而是用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并通过吸收周围环境的知识和经验,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这种被称为“吸收性心智”,赋予了儿童巨大的学习能力。这一能力使他们以无意识的方式高效全纳地吸收周围的经验和知识,不仅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学习成人的生活和行为,而且创造他们自己的独特个性。

把握住儿童的敏感期。儿童从出生到6岁,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倾向。这时,儿童会通过各种感官,像一块海绵似的去吸收他所感兴趣的知识,这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分别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在敏感期内,儿童对相关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比如1-2岁的儿童对细节特别敏感,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细枝末节上。成人的作用在于把握住儿童敏感期的良机,让儿童获得做好的学习效果。

感受爱的力量。儿童来到这世界上改变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家人和他的周围世界。儿童的心中充满了爱,这种爱使他们以敏锐和激情的方式认识探索周围世界,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熟悉无睹的事物,感受生命和创造的快乐。可以说,儿童因爱而成长。成人如何成为儿童生活发展的导师、促进他们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这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家长和教师的素质,激发成人的自我完善,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发展有利。

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一种有秩序的、美的、富有吸引力的、能给儿童以安全感的环境,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自由操作的活动材料,满足儿童活动的乐趣:环境的设置既要适合不同儿童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儿童独立进行操作活动,又要为儿童提供与小伙伴和成人交往的机会,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精华》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及儿童之家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书中针对6岁之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对儿童的敏感期、感觉、运动、智力等基本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家长指导儿童掌握阅读、书写和计算的基本技能,和进一步了解蒙台梭利教具。本书最为可贵的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基线,将儿童自由发展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最真实、最有助于儿童成长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可以对家长,而且也可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朱旭东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多页(64+)
  • 一般般(471+)
  • 体验差(594+)
  • 愉快的找书体验(308+)
  • 方便(101+)
  • 下载快(443+)
  • azw3(469+)
  • 超值(522+)
  • 图文清晰(79+)
  • 博大精深(412+)

下载评价

  • 网友 游***钰: ( 2025-01-09 06:03:1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邱***洋: ( 2024-12-21 08:25:2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晏***媛: ( 2025-01-18 05:17:48 )

    够人性化!

  • 网友 方***旋: ( 2025-01-10 23:56:4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林***艳: ( 2024-12-28 00:07:5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孙***夏: ( 2024-12-21 22:33:54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薛***玉: ( 2024-12-22 02:55:06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曹***雯: ( 2024-12-27 04:54:32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陈***秋: ( 2025-01-11 22:25:1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相***儿: ( 2024-12-26 08:03:3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敖***菡: ( 2025-01-08 19:29:53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随机推荐